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专题 > 正文

美国对内贾德来信反应冷淡表示不会回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0:25 环球时报

  

美国对内贾德来信反应冷淡表示不会回信(图)
伊朗核问题紧急关头,内贾德突然致信美国总统布什

  伊朗总统内贾德8日突然扔出“重磅炸弹”,致信美国总统布什,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以色列甚至表示,伊朗应从地球上“抹去”。接到信件的美国对此却很冷淡,并表示不会给他回信。

  美国政府反应冷淡

  据美联社8日透露,内贾德在信中没有就最引人注目的核危机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他只是质问,“为什么中东地区取得的任何科技成就都被视做对犹太政权的威胁?”在信中,他建议布什关注国内事务,因为“历史表明,没有哪个残酷压迫的政府能长久”,“无辜男女老少的鲜血被洒街头,人们的房屋被摧毁,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你对当前世界的局势感到满意吗?你认为现有政策能继续吗?”他表示,“自由主义和西式民主对人类理想的实现已无帮助。这两个概念都已失败”。他还质问,“如果伊拉克战争的资金被用来扶贫,世界是否会截然不同?”“美国难道不能取得更好的政治经济成就吗?难道美国政府不能避免遭到全球的日益仇视吗?”

  自1980年两国断交以来,这是伊朗领导人首次给美国总统写信,因此引来伊朗媒体热烈的讨论。持温和态度的媒体期待伊美间的紧张关系能有所缓和,持强硬态度的媒体则称赞内贾德“胆识过人”。一贯奉行中间路线的《资讯报》指出,“不管信的内容是什么,这一举动都跨越了伊美之间不谈判的红线,有可能推动双方展开直接对话”。倾向改革派的《国民信心报》也表示,“写信这一举动本身比信的内容更重要”。另一家改革派报纸则指出,“长期以来伊朗政治家一直否认美国在世界和地区平衡问题上的影响力,现在他们终于承认了这一点。”保守派报纸称赞内贾德在信中主动向布什谈及世界民主问题,认为这“体现了伊朗政府的智慧与胆量”。右翼报纸还发表评论表示,这是“伊斯兰教先知在呼唤以布什为代表的异教徒回归正路”。

  与伊朗媒体的热评截然相反,美国政府对这封长达18页的信函反应冷淡。国务卿赖斯表示,“信中没有任何一处以任何形式提及任何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美国“并未改变之前对伊朗核问题的政策和态度。”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和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琼斯也发表了类似声明。

  外交官们也纷纷就此事发表看法。驻德黑兰的一位西方外交官把这信比做“外交上的一枚重磅炸弹”,他认为“内贾德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另一名外交官则指出,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开会讨论伊核问题前,伊朗发出这封信“带有明显的机会主义色彩,其动机值得怀疑”。

  以色列威胁“将伊朗从地球上抹去”

  事实上,伊朗首席核谈代表拉里贾尼8日已表示,这封信不代表“伊朗立场在软化”。而据英国媒体9日报道称,若美针对伊朗核设施动武,伊朗计划发动8个恐怖组织予以还击。据悉,这个“审判日”反击计划具体包括:直接向美国在海湾以及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动导弹袭击;对美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发动自杀式袭击,同时也对美军事基地以及美英受益的石油设施发动袭击;由伊朗革命卫队从伊朗本土向驻伊美军和英军发动袭击;由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火箭弹袭击。而伊朗情报部门的消息称,伊朗计划对美进行自杀式袭击,并可能挟持相当数量的美国人作人质。

  对伊朗的强硬,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更是以“硬对硬”。他8日表示,伊朗不仅对以色列,还对整个世界构成了威胁。“发出威胁的人将反受威胁,威胁要毁灭别国的人将面临被毁危险”,“伊朗总统应记住,伊朗也可以从地球上被抹掉”。但他未指明若伊朗继续其核项目,以方会采取何种行动。不过,他暗示,美应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一样领导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以官员也暗示,以将参与任何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美挥制裁大棒

  就在内贾德写信给布什的同时,美国正在努力说服欧洲各国政府、银行和企业参与对伊朗事实上的金融制裁,以孤立伊朗。据美国《时代》周刊透露,美国的计划包括两方面:一是阻击伊朗在欧洲的账户以及金融机构。据美方研究,伊朗控制的银行在英国和德国设有分行,掌管着其石油贸易获得的资金。赖斯已就此约见英德两国财政官员,希望他们停止为伊朗的资金流通提供便利。此外,美还努力游说中东国家对伊朗实行金融限制。二是撤回在伊朗的投资。美调查机构发现,有124个欧洲公司在伊朗有投资项目,欧洲的银行也和伊朗能源、电信项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1月,美成功说服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终止对伊朗的业务。但伊朗早有准备,事先将一些账户从欧洲转至海湾国家。

  美财政部长斯诺表示,“当美国面临的威胁无法用外交手段解决,也不能选择军事行动时,金融工具往往最具威力。”不过,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表明,去年出口额为510亿美元、进口额为480亿美元的伊朗早就深深融入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制裁伊朗对美来说,将是极大挑战。▲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 本报特约记者 余 火 本报记者 江雪晴

  相关专题: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