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主流经济学家"与民意对决之美国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8:46 国际在线

  作者:袁晓明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汽油价格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对石油公司有一肚子的气,更有许多美国人认为油价疯涨是政府的失职,美国总统布什一路走低的民意就与高油价有不小的关联。

  那么在油价上的民意是什么呢?当然是越低越好,如果在一个月内,美国的汽油价格从3美元一加仑降至2美元一加仑,布什的民意认可一定会飙升10个百分点。为了顺应如此民意,国会山上政客们对美国的石油公司不断施加压力,喊着要对石油公司征暴利税,并建议立即给美国汽油消费者100美元的汽油补贴,而布什政府也当然不会落后,要司法部对石油公司进行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的调查。

  在美国国会的政客们和布什政府的压力下,这几天的汽油零售价格的确降下了几个美分,这似乎应该是美国政府为美国大众着想所办的好事,但美国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却认为美国政府这样顺从民意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从长远来看,反而对民众不利。

  4月3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格里·贝克在他的博客上撰文指出,3美元一加仑的油价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油价,而政府要对石油公司征“暴利税”实在是荒唐,因为那样只能打击石油公司开发新能源的积极性,政府要给大众补贴100美元汽油也无任何意义。在贝克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美国的油价上涨,一是原油价格的上涨;二是由于过度严格的环保法规使美国在过去30年未建新的炼油厂,从而使美国汽油供应不足。贝克承认,在过去一年内,汽油价格上涨1美元,也确是涨得太快,但贝克认为应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来看油价问题,即汽油的开支在家庭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过去的几年来,美国消费者的汽油花费比例从最低(占总消费2%)上升到如今的3%,但仍然低于1981年的最高水平(4.5%),按经过调整的价格来看,当今的汽油价格比1981年时更低。对于美国国会去年通过的给石油公司20亿美元的税收补贴,贝克认为这的确表现出石油公司在政治权力上的影响,国会需要收回这20亿美元,但却应该尽早立法通过阿拉斯加油田的开采,以增加国内的原油产量。

  事实上,白宫里也并非都是些不懂经济的政客。布什政府也有不少经济顾问,他们也并非不能算出贝克给出的那笔汽油消费账和汽油真实价格,但他们只是经济顾问,管理民意以及执行民主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家们的事情。在对高油价愤怒的民意之下,政治家们是不能去给老百姓讲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调整后的油价,那是会被大众的口水淹没的。如果布什就高油价与公民代表们座谈,试想,布什将贝克算的那笔账给代表们算一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以肯定的是,布什的认可率可能再跌下5个百分点。因此,白宫里和国会山上的政客们就得顺着民意去谴责石油公司赚钱太多,喊着要调查石油公司是否在油价上搞鬼,更进一步,民主党参议员泰迪·肯尼迪提议要从石油公司拿回钱来直接补给美国的穷人。

  在美国经济学家看来,美国的政客们为了取悦对高油价不满的民意,提出了些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对长远经济发展不利的政策,而美国的政治家们则明白,尽管经济对美国至关重要,也许他们中也有不少同意贝克等经济学家的看法,但他们知道管理美国政治的是民主政治,因此服从民意是头等大事,因为那是获得权力的途径。当然,政治家们也并非完全不要经济学原理、长期不听经济学家的建议。美国政治家也要有策略地向民众推销有经济学原理支持的经济政策。比如,布什政府也在推销一些能增加汽油供应和减少汽油需要的经济政策,布什政府要求改变环保法规,允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开采石油,对买低油耗汽车的人提供减税的好处。这一定是比从石油公司拿钱回来发给大众好得多的政策,因为老百姓有了多余的钱,一定是多消费汽油,也就增加需求,致使价格进一步上涨。

  最重要的是,美国人知道,他们给政治家授予了权力,政治家们有权决定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等,而经济学家只是提出他们认为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建议和看法。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学家在高油价的问题上与民意作对,却没有招来民众的恶骂;而政治家们不断在讨好大众,却还得去承受民众的怨言甚至是谴责。政治家们从大众那得到权力,也必须对民众承担责任,当然,政治家们也不能一味的讨好民意,不去推销对经济发展有利的经济政策,因为如果经济受损,那是对选民更大的失职,也最终会失去民意和权力,而经济学家既不应该为了顺服政治家的权势,也不应该为了讨好民意而放弃自己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学原理,贝克正是对高油价问题提出了不讨好政治家也不顺从民意的观点和看法,权力和政策的事情就交给民众与政治家了。这才是政治家、民众、经济学家应该有的关系。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