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随笔:美利全面复交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0:5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美国国务卿赖斯15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决定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重新开放驻的黎波里使馆,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同一天,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沙勒格姆也在的黎波里向新闻界发表谈话,对美国的决定表示欢迎,说利美全面复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这两人的声明和谈话,意味着美利两国关系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交恶后,重新修好了。

  1969年,卡扎菲上校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成功发动政变,推翻了亲美的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此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就成了美国的眼中钉。1979年,2000名利比亚穆斯林为支持伊朗穆斯林扣留美驻伊大使馆人员为人质的行动,将美国驻利大使馆付之一炬。随后,美利双方相互撤馆。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对利比亚实行经济制裁,当时的总统里根还曾在1981年和1986年两次命令对利比亚进行空中袭击。2003年,利比亚同意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此后美利关系逐渐得以改善。次年两国相互在对方首都开设联络处,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并未恢复,因为利比亚仍被美国视为“无赖国家”,直到上月28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年度全球反恐形势报告中,利比亚仍被列在“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内。

  时隔仅仅半个多月,美国对利比亚的态度就发生大变,不能不让人有点吃惊。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美国近来在内政外交上遇到的麻烦,美国的行为就不难理解。

  近两三年来,国际油价像脱缰野马,狂飙不止。美国是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油价持续上涨使布什政府在国内遭遇历史最低支持率。而且美国很快就要举行中期选举,如果布什政府在油价问题上仍然无所作为,势必会对共和党在选举中造成很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改善与利比亚的关系,其意义就非比寻常。利比亚是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的第二大产油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石油探明储量就达390亿桶,且原油含硫量低,品质高,开采成本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制裁,所有在利美国石油公司撤离了,而留下来的欧洲公司却得了大便宜。美利关系改善后,美国大石油公司又以强劲的势头重返利比亚。去年1月,利比亚首次拿出15块油田向海外公开招标,美国公司单独或与其他国家的公司合作一举拿下了11块油田,美国尝到了美利关系回暖带来的“甜头”。而与利比亚全面复交恐怕也是美国“食髓知味”后的选择。这个选择如能使不断上涨的油价回落,对缓解目前布什政府受油价持续上涨所导致的尴尬局面会大为有利。虽然美国助理国务卿威尔奇否认政府恢复同利比亚大使级外交关系是为了降低油价和为了石油利益的说法,但这似乎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另外,为其中东政策寻求突破口也是美国此时决定与利比亚全面复交的目的之一。美国自推出“大中东计划”两年来,在中东推广美式民主、扶植亲美政权,但却连遭挫折。不仅中东“民主样板”伊拉克乱局依旧,而且一些中东国家反美宗教激进势力通过美国提倡的民主选举纷纷以合法方式上台执政。再加上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让美国硬也不是,软也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就想树立另一个美国中东政策“成功”的样板,以对中东以至其他地区的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利比亚“荣幸”地被选中了,赖斯在15日的声明中就强调,利比亚是朝鲜和伊朗等国家的“重要学习榜样”。

  但是,美国与利比亚全面复交的不同动机决定了今后两国仍不可避免会产生磕碰。沙勒格姆15日的谈话中就对美国人的一种说法进行了批驳:利美全面复交是两国协商的结果,而不是美国对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奖赏。应该说,利比亚为摆脱20多年制裁所造成的困境,有与美国改善关系的迫切愿望,但是否会如美国所愿做美国的“中东政策样板”,特别是一贯特立独行的卡扎菲会不会心甘情愿受美国“指教”,恐怕都还是个未知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