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昔日的美洲“淘金热”看今日的来华“投资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4:00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与巨大市场趋之若骛。然而,就像当年美洲的“淘金热”一样,来华“投资热”在经历了最初的盲目扩张之后逐渐回归理性。

  1849年,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发现大量金矿,引起轰动。在利益的驱使下,大批淘金者涌入这个地区,其中也包括数万名中国移民。但蜂拥而至的人们随后发现,矿藏多为河
水冲积而成的沙金,矿层很薄,开采量并不大,而且范围有限。因此到1853年,加州各淘金点陆续枯竭,“淘金热”逐渐平息。

  100多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看中中国巨大的利润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竞相涌入,掀起来华“投资热”。80年代初,意大利卡车制造商Iveco、联合利华和Anglo-Dutch消费品集团等一批先行者率先来到中国。9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和全球各大银行等跨国巨头的进入又带来了大批外资。中国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外国投资接受国。

  如今,热情过去了,到中国“淘金”的热潮逐渐冷却,人们也开始了理性思考。

  以汽车产业为例,在中国敞开大门后,西方汽车厂商争相涌入,在过去的数年间,卖给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数量急剧增长。但近几年,中国市场面临着成熟市场所出现的同样一些问题,包括残酷的价格战﹑产能过剩以及利润下滑。于是,这些汽车制造商不得不修订以往的战略,改变预期方向。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去年就曾说过:“对整个汽车业﹐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淘金热已经结束。”

  那么,对于一个外国企业来说,到底应不应该到中国来?怎样才能获得有利的发展呢?将于22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对此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商业周刊》在回答读者来信时指出,在全球经济中,规模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竞争武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低成本的制造业和日益壮大的技术力量;因此,规模是中国可以给予的优势。难怪世界各地的公司都争先恐后要在中国寻找立足之地。

  文章说,不少外国公司都在中国折戟沉沙,关于这一点,到中国去看看就知道了。这些公司去到中国是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向中国扩展,于是公司里有人寝食难安。他们去中国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代表成功”的口号——眼下,这句“咒语”正从商学院的教室回荡到董事会的会议室,而媒体又对这一切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中国在规模方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规模带来的竞争力也千真万确。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规模将怎样提高你公司的实力、生产力和利润,你就没有理由去中国。这样看来,去中国这个决定正像进入其他任何新市场一样。这个决定必须在战略上、在经济上行得通。其目标或许不能马上实现,但必须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

  文章最后指出,并不是每家公司都非得向中国发展。但是,多数公司都需要向中国发展,也应该向中国发展,只要他们清楚这样做的原因。(常烨)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