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专家:打造第四个经济圈 带动东北迅速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0:20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以国有企业、低效产业结构为主的中国东北地区,如今正在发生变化,一个新的经济圈即将在这里形成。因此,东北崭露头角的日子不会太远。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事业推进部主任江原规田日前在《经济学人》周刊就此发表文章说,他的文章意在探讨中国东北地区走向新经济圈的条件及在此过程中面临的课题。文章题为《中国的第四个经济圈——将依靠重化工业迅速崛起的东北三省》,要点如下:

  东北地区要振兴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进入21世纪之后,又 逐渐形成了由山东、河北、辽宁及北京和天津这三省两市构成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国的经济重心呈现逐渐北上的趋势。2000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59%和41%,但是到2004年则分别变成了68%和32%。这一比例变动显示了重工业的突飞猛进之势。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可以期待作为第四个经济圈出现的,将是曾作为重化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仅辽宁一省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广东省的两倍。但如今,整个东北地区的GDP仅占全国的9%强。

  中国中央政府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的方针至今已有两年半了。今后东北能否走上

中国经济的前台,可以说主要取决于下述三大课题的破解:一、通过企业并购和国有企业民营化等方式完成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二、实现区域内及中国南北方的经济联合;三、尽快扩充交通网络。

  国企改革最迫切

  去年8月,作为东北地区的大型炼钢厂家,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实现了合并,形成了鞍本集团。两大公司虽然都在辽宁省内,但前者是中央直属企业, 后者是市营企业。这种合并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被称为“中国钢铁业史上的首创”。

  东北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国有企业林立、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但正因为国有企业这种“大锅饭”体制才造成了“东北现象”的出现,使东北丧失了发展机会。因此,这次钢铁业两大公司的合并,可以说是旨在打破现状的起死回生之策。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吉林省。到今年1月底,该省已通过民营化等方式完成了对813家企业的并购或重组。这种“国退民进”的现象,如今在东北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体现了东北三省对经济落后状况产生的危机感。

  利用外资很关键

  回顾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可以说,首先是沿海地区通过引进外资发展轻工业,从而扩大了出口方式来实现的。今后,随着中国的经贸范围不断向北部扩展,东北地区能否在发展重化工业的过程中重新崭露头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利用外资。

  国务院去年发出了关于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指示。这份文件明确指出: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允许对不良债权及股份进行购买。因为目前外资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正在从合营及独资的方式向并购的方向转变。这份文件的着眼点,显然是让东北地区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以享受“后发之利”。

  实际上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通过外资进行并购的现象,比如2004年美国的啤酒厂家购买哈尔滨啤酒厂,2005年哈药集团接受外资企业出资等等。尽管在这方面业已成功的例子还不多见,但各省在国内外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已空前高涨。东北地区出现的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逆向并购”。也就是说,中国企业通过购买外国企业的技术、品牌等方式来确保市场。2004年辽宁省某机床集团就以200万欧元的代价购买了德国的一家机床厂,2005年黑龙江省某集团也用98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的一个同类厂家。

  此外,在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仅黑龙江省就有100家企业在总共19个国家开拓了海外市场。由于中央的这份文件鼓励具有一定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因此可以认为,今后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双向直接投资的现象,必将进一步增加。

  合作发展在加速

  民营化步伐缓慢是东北面临的难题之一。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东北的民营企业发育不全,才在客观上促进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与东北的合作,加速了“南资北调”的步伐。

  2004年沈阳市先后派出了180个代表团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共谈成了170个项目,确定总投资额高达980亿元,其中70%的投资都是来自民营企业实力雄厚的浙江省温州市。

  大多数南方民营企业都是以轻工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随着振兴大东北方针的逐步推进,中国经济将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新潮流,这就是南北经济大交流,即南方的轻工业与北方的重工业之间的取长补短。

  与此同时,东北三省内部的合作步伐也在加速。辽宁省正在推进下述区域建设:以省会城市沈阳为核心的、由中部7城市构成的大沈经济圈;以大连市为核心的大连经济圈;连接沿海5个工业区的“5点1线”合作。吉林省则有位于长春的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和中朝边境的图们江区域。黑龙江省制定了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发展战略。

  去年5月,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4大城市还签署了4城市关于振兴东北的意见书,体现了要实现跨省联合发展的意向。可以设想,按照这种思路走下去将会逐步形成下述局面:一、出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以大企业为主体的重工业集团;二、以大庆、吉林、沈阳、锦州、辽阳、抚顺、大连为核心的石化工业集团;三、以吉林中部及黑龙江、辽宁部分城市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和制药企业集团;四、以长春、吉林、四平、哈尔滨、沈阳、大连的企业为主的汽车部件企业集团。这样就将逐步构成中国的第四个经济圈———东北经济圈。

  基础设施待加强

  跨省产业合作的发展,必将促进公路、铁路等交通和物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如今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沈阳、长春和哈尔滨都已建成了环状公路网和连接周边城市的辐射形交通运输网络,连接三省的高速铁路也在建设中。沿着北朝鲜和俄罗斯边境运行的东北东路铁路将在2007年动工,等到连接黑龙江的牡丹江至大连的铁路完成之后, 东北地区就将拥有两大干线铁路,它们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与先行的三大经济圈相比,如果说东北地区有什么优势的话,那么显而易见的是重化工业。一旦该地区重化工业实现了现代化,那它就将吸收南方的轻工业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其后劲不可小视。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个其他三大经济圈所不具备的优势,即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与俄罗斯及欧洲相连。

  眼下,国内外最为关注的是,如何使东北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尽快相连。因为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把天津滨海新区列为继深圳、浦东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开发区, 而作为中国三大钢铁企业之一的

首钢已决定移到河北唐山,鞍本集团又将建在面临渤海的营口。这一切均表明,中国经济的轴心正在向环渤海区域转移。推进东北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将带动黄河以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换言之,黄河以北一个更广泛区域的经济圈的形成,将因此而具有现实基础。

  作为环渤海地区两翼的辽宁和山东两省,已开始谋划筹建可载列车的跨渤海湾渡轮等事宜。日前,笔者曾问山东省政府官员:“在规划山东省经济发展时,重心是向南还是向北?”回答是:“当然向北。”中国经济在北部发展的时期正在到来。因此,东北地区崭露头角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完)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