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分析:联合国改革要突出发展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2:11 第一财经日报

  在推迟半年之后,今年底将届满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5月14日终于开始任上的最后一次亚洲之行,先后访问韩国、日本、中国、越南和泰国。因为涉及联合国改革的诸多关键问题,加上还要磋商继任人选,安南此轮访问显然不轻松。

  不过令安南欣慰的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影响力的大国,始终是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合作伙伴。在近期的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回到联合国,通过
协商、和谈方式,极力促成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坚决反对通过威胁、甚至武力方式解决,因为世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

  胡锦涛主席5月19日会见安南时,充分赞赏他致力于加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多边机制,积极推动联合国各领域工作;同时明确指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联合国及其各成员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要把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继续推动

联合国改革,提高联合国效率,更好地反映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这不仅是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明确立场和期望,也反映出世界的潮流与呼声。然而,无论是安南力主的安理会改革方案,还是联合国会费改革,以及5月8日刚遭到联大否决的联合国管理系统改革方案,无不引发激烈争议,这都很让人深思。一方面,这反映出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非常不容易;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虽然安南本人对推进联合国改革寄予厚望,但一些具体改革步骤和方案可能还操之过急。

  比如联合国会费调整问题,有关磋商显然不充分。去年12月安南曾计划亚洲行,但由于成员国在会费改革上出现矛盾,安南分身乏术,访问亚洲只好一拖再拖。作为最大的会费分摊国,美国坚持要求将联合国今年下半年预算同安理会等改革挂钩,因此,如果各方无法在6月30日最后期限前达成一致,下半年联合国可能有“断炊”之虞。日本作为第二大会费分摊国,在今年3月提交的改革计划中,要求提高中国和俄罗斯的会费。

  至于广受瞩目的安理会改革,因为涉及相关国家的重大权益调整,自然更加敏感。但面对常任理事国的意见分歧以及许多成员国的激烈反对,安南去年仍明确支持日本等提出“4国方案”,最终只能是无功而返。不过我们注意到,在屡遭挫折后,安南的想法已有所调整,一方面他仍然认为,“改革安理会对于联合国来说至关重要”,安理会改革不完成,就不能有彻底的联合国改革;同时他也开始意识到,“必须将安理会改革与今天的现实相适应。”

  那么,“今天的现实”是什么?安南虽语焉不详,但作为来自最不发达大陆的联合国领导人,他其实应当非常清楚:联合国改革需要更多地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就在今年3月7日,安南曾向联大提交联合国改革报告,遭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尖锐抨击,它们比较一致地认为,这一改革方案过于偏向美国和发达国家,很容易使联合国改革偏离正确方向。

  相对于60多年前联合国创立时的国际形势,今天的全球化浪潮要求联合国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发挥其协调国际事务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冷战时期缓解军事对抗或地区冲突的极端重要性,当前联合国更需要把促进共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而相对于超级大国和发达集团长期号令天下的失衡局面,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显然越来越难以忽略。

  这些重大变化,实际上赋予了联合国改革和发展以重要的方向性启示。任何忽视上述变化的改革方案,很难得到多数成员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结合此次安南亚洲之行,我们认为还应当更加重视联合国事务中的“亚洲因素”。这几年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多次明确提出,亚洲国家“对于这个组织非常重要”。因此越是“在联合国面临关键时刻”,他就越需要与亚洲国家加强磋商与合作,以赢得理解和支持。甚至在谁是他的继任者问题上,“亚洲因素”也日益举足轻重,目前亚洲和非洲多数国家均表示,下届秘书长人选应该出自亚洲,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就是有力的竞选人。

  由此我们期待,安南秘书长充分利用此次亚洲之行,更全面了解这个日益重要的大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期望,积极促进亚洲各国关系的改善,为联合国未来改革争取更多的支持,从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发展方面,让联合国切实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