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朗不退美国必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4:59 世界知识杂志

  孟祥青

  目前,伊朗核危机再度陷入僵局,美国会不会对伊朗动武,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专家认为:就当前和今后 一段时期来看,美国尚不会选择军事手段,因为伊朗不同于伊拉克,动武对美国来讲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但笔者认为, 美国最终是否选择武力手段,将主要取决于伊朗能否做出妥协和让步,否则,战争难以避免。

  攻打伊朗

  美国蓄谋已久

  据媒体披露,早在伊拉克战争前的2003年初,美国就制订了对伊朗的全面军事行动计划,代号为“伊朗战区临近 ”,这个计划甚至包括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进攻伊朗的详细内容。后来,美国利用伊拉克战后获取的情报对这一计划反复进 行修正,并为此进行了军事演习。美国空军模拟对伊朗现有防空力量及目标实施打击,海军则对伊朗沿海防御能力进行了全面 评估,并起草了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的演习方案。2004年6月,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命令战略司令部做好全球军事打击计 划的准备,其中包括打击伊朗的核设施。根据该计划,在接到总统的命令后,美国轰炸机和导弹在12小时内实施打击行动。 从美军目前的评估来看,如果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核打击甚至可能成为其中主要的选择。

  今年4月底5月初,美国举行了“2006统一寻求”模拟军事指挥部演习,演习的假想双方一个是高加索地区附近 、由美国支持的“东南欧洲联邦”,另一个是与俄罗斯南部接壤的、由俄支持的“红色国家”。演习方案中,美国预设以美为 首的多国部队在2004年便出兵占领了这个“红色国家”,多国部队2006年的使命就是大力扶持“东南欧洲联邦”。美 国假想的所谓“红色国家”是个伊斯兰国家,有2500年的历史,8200万国民,国土面积大概相当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是重要的产油国之一;它具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并且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足以制造对资源构成威胁并引发许多国家卷 入的军事冲突;它是个地区性强国,但在2020年前将成为世界性强国,并妄图消灭该地区由西方支持的非伊斯兰教势力。 正如俄罗斯媒体所说,“只要稍有国际政治常识的人,结合以上描述就不难分析,美国虚拟的‘红色国家’就是伊朗”。俄罗 斯军事专家认为,“美国对伊朗的

军事演习和训练非常具有针对性,实际上已经到了定期、公开的程度”。

  5月2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启程前往海湾。显然,美国对伊朗已经开始了更大的军事威慑行动。一名伊朗 军方人士称,按照伊朗的国力,美军至少需动用三个航母战斗群参与对伊朗的一线作战。当前,美国在海湾地区已经部署了“ 里根”号航母战斗群,“企业”号航母的到来,大大增强美军在该地区的力量部署。据美国媒体报道,“林肯”号航母战斗群 已经从2月起就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海外部署,目前到了新加坡的樟宜军港,未来将沿南海向西机动,不排除部署至海湾的可 能。如果真是这样,对付伊朗的三个航母战斗群就一应俱全了。从目前的实际部署看,美国空军也已经完成了对伊朗的包围, 伊朗周边国家和地区如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卡塔尔、阿曼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等均有美军基地。

  与此同时,美国就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问题同盟国的磋商始终没有停止。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美国表面上一直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并坚称军事打击将是最后手段,但“如果伊 朗依然我行我素,不听劝告,就不排除武力袭击的可能”。华盛顿已不止一次地发出警告。目前,美国仍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准 备。

  “伊核危机”是导火索,

  “伊朗问题”才是根本

  伊朗核危机直接引发了美伊矛盾和冲突,其实,“伊朗问题”的存在才是美国最大的隐忧,美国对伊朗的心态历来是 必予除之而后快。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就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对伊朗的称呼从“问题国家”到“无赖国 家”再到“邪恶轴心”,每个称呼变化的背后都蕴含着伊朗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的演变。到今天,伊朗已经被美国视为心腹大 患,成为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的最大障碍。

  2003年,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拔除了萨达姆这个“钉子户”,拆散了中东反美反以“阵线”,在中东地缘战略上 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建立美国治理下的中东和世界提供了“伊拉克模式”——用外力实现国内政权变更,然后实施美国式的民 主政治。此后,美国加紧推行其所谓“大中东”计划。美国虽然已在海湾地区事务中具有了相当大的主导权,但并未完全控制 这一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伊朗的存在。伊核危机的爆发虽然给美国出了一道难题,但也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彻底解决德黑兰现 政权的机会。美国的军事打击准备既有针对伊核问题的现实目标,也有除掉德黑兰现政权的长远考虑。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如 果这步棋走好了,则可能盘活整个中东地区的大棋局。当然如果这步棋砸了,美国的中东战略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挫折甚至失败 。伊朗核危机就成为美国外交上的一个巨大赌注。

  目前,美国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有三条路可选择:一是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二是进行军事打击;三是采取演变方式 ,从内部颠覆伊朗政权。无论哪种选择,对美国来说都相当困难,都要冒某种风险。经济制裁的风险虽然相对较小,但效果也 值得怀疑;颠覆政权虽然能“一劳永逸”,但在近几年几乎不大可能;军事打击的风险确实很大,特别是后果难料,但它却是 在三种选择中相对较为现实可靠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可能解决伊核问题,还有可能解决“伊朗问题”,达到改变德黑兰 现政权的目的,风险和效益成正比。布什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所做的各种战略权衡中就已经表现出了这样一个特点:一些政治 家告诫布什政府,伊拉克不同于阿富汗,战争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但布什仍然选择了战争的方式,这既符合布什政府新保 守主义的思维逻辑,也与布什本人在战略上的冒险性、进攻性特征相一致。此外,布什也非常希望自己在第二任期结束前留下 可圈可点的政治遗产。所以,布什借伊核问题最终做一番“谢幕表演”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从未在重大战略利益

  问题上主动退缩过

  多数人认为,鉴于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并握有石油武器,而美国深陷伊拉克事务,布什面临多起政治丑闻 ,且美军的力量调配和军费开支已捉襟见肘,军事行动将导致伊朗和伊斯兰世界更大规模的报复等诸多原因,美国在可预见的 将来不会发动伊朗战争。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我们还需从美国更大的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

  首先,从二战后美国实施全球战略开始,在涉及所有重大战略利益问题上,美国历届政府几乎没有退缩过。无论是冷 战时期的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还是冷战后的历次重大危机事件都是如此。美国从越南战争中撤退,首先是因为精英阶层 对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做出了新的判断,认为继续打下去不符合美国利益。而“伊朗核问题”乃至“伊朗问题”在美国新的安 全威胁中是同恐怖主义威胁并列的最大现实威胁之一。美国高官曾宣称,防扩散是美国的“最高政策”。美国本来就认定伊朗 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如果它又拥有了核武器,对于美国国家安全来讲无疑于雪上加霜。何况,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伊朗 掌握了核武器,那么沙特阿拉伯、埃及等一些阿拉伯国家必然起而仿效,拥有自己的核武器,那时核不扩散体系就会轰然崩塌 ,那是美国的梦魇。因此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伊朗核问题是比朝核问题更危险的事情。布什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称,伊朗 政府致力于核研究,无视世人的反对,这是世界绝不允许的。他说:“退缩不会得到和平。退缩不会得到荣誉。我们的敌人和 我们的朋友可以放心,美国不会从世界上退缩。我们不会向邪恶投降。”

  其次,尽管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下降,但多数民众支持布什政府军事打击伊朗。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洛杉矶时 报》和彭博新闻社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如果伊朗继续生产能够用于核武器的原料,57%的美国受访者支持对伊朗 采取军事行动。其中,76%的共和党受访者表示支持对伊朗动武,49%的民主党受访者也表示支持对伊朗动武,尽管大多 数民主党人反对伊拉克战争。

  第三,石油武器的威力也有待考量。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和国际

能源署其他成员的应急库存总量为14.8亿桶,相 当于伊朗出口石油600天的总量。而一旦伊朗停止石油出口,欧佩克也有可能通过增产来稳定
国际油价
。此外,俄罗斯在严 冬供暖高峰过后,其石油出口量也可能上升。这也就意味着,石油武器只有在其他国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才会奏效。1973 年“十月战争”时的石油禁运,当时有七个阿拉伯国家的欧佩克成员采取了禁运措施。如今,伊朗难有动员其他产油国共同行 动的能力,相反,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产油大户”与西方走得更近。

  第四,伊朗所拥有的综合国力在海湾地区虽然首屈一指,但与美国并不在一个等量级上,而且相距甚远。

  第五,美国仍有能力再打一场战争。美国参院情报委员会委员洛特前不久放言:尽管美军深陷伊拉克泥潭,但美国还 是有能力打击伊朗的。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基本结论:一是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对美国来说不是轻松的选择,而是艰难的选择;二是军事 打击伊朗不是当前美国的政策选择,而是最终和不得已的手段,但不能低估美国的战略决心;三是最终是否使用武力,主要不 取决于盟国的支持或伊朗的威胁和恐吓,甚至主要不取决于军事打击可能给美国带来怎样复杂局面,鉴于这一问题在美国国家 利益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否动武将主要取决于国际社会外交努力的结果,即伊朗最终是否妥协和让步。否则,美伊之战难以 避免。

  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的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有一个基本规律 ,即“拣小的打,拣弱的打,拣容易得手的打,拣便于抽身的打,拣名声不好的打,拣处于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的打”。过去舆 论界在战争爆发前,总是论证这样一个命题:科索沃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科索沃、伊拉克不是阿富汗,美国一旦开打,就 会怎样怎样陷于灾难。结果美国每次都打,每次都赢。现在人们又在论证:伊朗不是伊拉克……实践证明,这样的逻辑推理过 于简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