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6:05 中国台湾网

  台湾是美国的一枚战略棋子,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局势的台前幕后,总有美国的影子在晃荡着。两岸问题发展到今天,与美国的战略考虑和利益取向关系极大。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成了牵动台海局势的决定性因素。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表旅美学者唐逸鸿题为《中美牌局中的台湾问题》的评论文章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上升,中美关系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中美两
国的战略眼光和利益角逐,已经迅速超越了台湾海峡的范围。台湾问题在中美牌局中的分量,正在逐渐缩小。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直接激烈对抗的可能性,也随着两国“利益相关”的不断扩大而变得越来越小。在今后的中美交往中,台湾问题仍是一个重要的“看点”,但已经不是重点和焦点。

  美国的利益考虑

  文章指出,美国的外交战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当然也不例外。就“美国利益”而言,台湾最大的意义就是用来牵制大陆。例如,朝鲜战争时用来牵制大陆的军事力量,冷战时期用来阻止共产主义的发展,冷战后期用来推动大陆的和平演变,而后冷战时期则用来钳制大陆影响力的上升。总之,台湾对美国的意义不在于台湾本身,而在于大陆。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理解美国的台海战略及其演变的关键。

  台湾地区领导人总说美国将“保护台湾的民主” ,这其实只是安慰泛绿阵营的大话 。台湾民主不民主与美国利益不能划等号。看看美国铁杆支持的盟友中,“不民主” 的国家或地区并不少见,而那些被认为民主的国家或地区发生困难时,美国并非都愿意伸出援手。如果台湾与大陆打起仗来,美国要不要介入的主要考量,绝不在于台湾的民主。

  美国现在不断强调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这同样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出于“爱好和平”的原因。说白了,美国呼吁“台海和平”的潜台词就是不愿冒险卷入台海冲突。

  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台湾的牵制作用相对于中国的综合国力来说,分量正变得越来越小。美国与大陆打交道的时候,已经不能光靠台湾一张牌了。

  今后,美国将会继续把台湾问题当作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以获取最大利益。但是,随着其分量不断减轻,如果有一天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全面让步,将这个“筹码”整个贴上去换取其他更大的利益,也不会太令人意外。

  中国的红线和美国的绳子

  文章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测试角力,中美基本上都清楚了对方的利益坚持和战略底线,在台湾问题上渐渐形成了某种“共识”和力量平衡。客观上,这种平衡正是当前维持台海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形象一点说,中国正努力把统“独”红线画成一个圆圈,以堵住“台独”的出路,并坚决守护这条红线。美国则用一根绳子栓住陈水扁,并拽紧绳子,使他与大陆的红线保持起码的距离,以免他恣意冲撞,把美国拖入没有把握的台海冲突之中。另一方面,美国也担心大陆把红线任意前移,因此也会卖武器给台湾。美国正是用这样的“两手”来“调控”台海局势。

  文章讲,当前,中美两国都有其他重要问题须要腾出手来处理,维持台海的稳定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过,陈水扁对此却有些着急。近期来看,威胁台海稳定的主要危险,并不在于中国收紧红线,或者美国松开绳子,而是在于陈水扁挣脱美国的束缚,作不顾一切的孤注一掷。从最近的“终统风波”和陈水扁的“迷航之旅”看来,这种危险还真不能小看。

  文章分析道,理性地讲,就算是主张“独立”的泛绿阵营,台海的稳定其实也是符合其利益的。他们用和平方式无法实现的目标,在战争中更没有希望。非理性地一味冲撞并无好处。“台独”是一条无法走通的歧路,但却未必要用一场战争来作为结局。

  事实上,只要走出狭隘的“台独”迷思,台湾地区的政治领导人还是可以大有作为。台湾的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亟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海峡两岸需要共同努力,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善方案来解决两岸问题。在这过程中,台湾的领导人将有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也可以为了台湾民众的利益做很多事。

  文章也指出,对于中国来说,不管什么时候,台湾都“攸关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必要时将会动用一切的手段和资源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前,由于力量有限,中国一直全力以赴来争取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去挑战这种“核心利益”。现在,随着国力的上升,中国已经逐渐有了确保这一利益的充分力量和信心。

  最后文章还建言说,在台湾问题上,除了自信心和进取心之外,大陆也需要有耐心。两岸问题解决得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统一,更在于如何统一,在于统一是否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否给两岸人民带来好处,是否真正实现“双赢”。这其中有很多细致复杂的事情需要认真协商准备,逐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海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