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扯嗓子,布莱尔怒斗伊翻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2:43 新闻晚报

  □综合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英国首相布莱尔22日突访伊拉克。与布莱尔随行的记者说,布莱尔乘坐一架直升飞机进入巴格达戒备森严的“绿区”。当天他在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举行会谈后,两人一起出现在总理府内装饰华丽、带有穹顶的新闻发布厅,就在这里,他和同声传译进行了一番“较量。”

  直升飞机低空躲炮

  布莱尔22日乘机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后,转乘驻伊英军一架“奇努克”式军用直升机飞往戒备森严的巴格达“绿区”。为了躲避雷达追踪和炮火袭击,这架直升机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掠过巴格达上空。

  随后,布莱尔会见了驻伊英军和驻伊美军指挥官,并与伊拉克新总理马利基等新政府官员举行了会晤。

  布莱尔是伊拉克新政府20日成立后首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陪同布莱尔访问的一名官员说,布莱尔此次访问旨在“显示对伊拉克新政府的支持”。

  闭口不谈何时撤军

  一名陪同布莱尔出访的英国官员对《泰晤士报》记者说,驻伊联军计划在4年内撤出,这是迄今为止,一名西方外交官给出的最明确的期限。但布莱尔在这次访问中仍对撤军的具体时间表避而不谈。

  目前,英国在伊拉克南部4省驻扎有大约8000人的部队。这些省份分别是巴士拉、济加尔、米桑和穆萨纳。

  一名陪同布莱尔访问的高级官员说,米桑省和穆萨纳省的控制权有望在今年夏季移交给伊拉克部队。

  分析人士说,伊拉克方面通过制定权力移交时间表向美国政府施压,迫使其制定出相应的撤军时间表。迄今为止,美国政府仍未对撤军期限作出明确表示。

  ■新闻链接两布相约共商伊拉克问题

  20日,伊拉克新内阁在经过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这标志着伊拉克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正式组建完成。对于急着在伊拉克推广美式民主的美国总统布什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为此,布什在20日、21日和22日连续三天发表声明,对伊拉克新政府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承诺将继续帮助和支持伊拉克新政府。他22日在芝加哥发表演讲时说,随着伊拉克新的团结政府的组成,伊拉克战争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不过,他暗示,冲突还远远没有结束。

  就在布什当天发表演讲之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他将在本周晚些时候访问美国,与布什在华盛顿讨论伊拉克问题。白宫发言人斯诺说,两位领导人将“讨论伊拉克问题和下一步的走向。”伊战以来,共有100多名英军士兵牺牲在伊拉克。舆论分析,布莱尔和布什会晤时可能会商讨如何撤军,及何时撤军等问题。

  布莱尔与翻译“较声量”

  翻译不甘寂寞前台亮相

  布莱尔首相扎了一条粉白两色相间的领带,与深色的西装搭配显得相当扎眼。新闻发布厅里摆着几排椅子,坐着来自英伊双方和其它国家的几十名记者。

  同声传译只有一个人,既翻阿语又翻英语。大概是觉得坐在专门为翻译搭建的小棚子里什么都看不见太憋屈,这位翻译先生站到了新闻发布厅内。他穿着蓝色的牛仔裤和黄色的T恤,戴着耳麦,像个十足的音乐发烧友。

  嗓门压过英国首相

  问题在开场白刚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布莱尔一张嘴,这位同声传译就紧随其后,流利地把英文翻成阿文。但是布莱尔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因为这位同声传译与大家同在一个大厅里,非常投入地大声翻译着,每一个人都可以直接听到他清晰的声音,根本用不着耳机。这样一来,布莱尔首相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音调,否则他的讲话就会被同声传译压下去。

  进入提问阶段以后,布莱尔首相开始还耐着性子与这位翻译进行着“音量的较量”,但是没过一会他就对翻译叫停,然后问记者们,要不要把同声传译改成说完一段翻译一段,而记者中有人点头,有人却大喊“不”!

  布莱尔气急败坏厉声喊停

  布莱尔心中的火儿显然越积越大,当回答一位伊拉克记者的提问时,一向以随和面目出现的布莱尔首相终于失去了耐心,他突然对紧紧尾随着他讲话的同声传译厉声说,“等我说完你再翻!”口气里透着忍无可忍。

  同声传译立马住嘴了。接下来,他不得不记住问答者一串串密集的语言,在脑子进行综合整理后,再用所需要的语言尽量完整地把它们叙述出来。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兄的记性没那么好,只见他不时地摊开两只大手、耸耸肩,表示翻不下去了。

  英国外交官来救场

  会场的交流一时出现了障碍。这时,一位反应敏捷的英国年轻外交官赶紧上前“救场”,悄悄贴近站在讲台前的布莱尔首相。

  当会场上有人讲阿语时,他便谨慎地、用只有布莱尔本人能听到的声音给他翻译;当问答换成英语时,这位英国外交官又移到马利基总理的讲台前,给他翻成阿文。

  布莱尔首相的眉头很快便舒展开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