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期待中德关系成为良性均衡的典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8:47 国际在线

  作者:周庆安

  中国不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的战队,这多少让中国球迷们感到非常遗憾,但是中国却是2006年德国外交版图中的重要国家,这让中德两国人民在足球之外拥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这种共同语言是历经数位德国总理和几十年时间,在两国的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早在科尔时代就已经开始孕育,并且在施罗德时代成形。此次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也让我们有了一个重新整合双方共同语言的机会。

  默克尔执政170多天以来,理性和平衡地处理德国与各国的关系,而不过度受到国内政治路线的影响,使得其均衡式的外交风格逐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确认。从宏观上说,德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保持了一贯的稳定立场,这也是德国外交政策独立性的一个体现。

  此次默克尔访华,引发中德关系的重要看点之一,就是两国能否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从目前来看,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中德双边关系的稳定,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经贸基础。2005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632亿美元,约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此次默克尔访华所签署的19份合作文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经贸和科技领域的合作。

  其次,默克尔访华证明,中德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双边关系中持续出现新的彼此需要。在今天的国际政治格局中,许多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出现都需要中国的参与。据媒体报道,此次默克尔来华就带来了德国关注的伊朗议程、联合国秘书长议程等。这些议程都需要各大国之间寻求积极有效的共识,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许多立场与中国相似,因此中德的国际合作有更多的利益共同点。

  更重要的是,中德关系的发展,并不只属于两个国家本身。这也是中国与欧盟从战略接近到战略合作的前奏。中国和欧盟的接触,是通过中国在欧洲重要国家的影响力发展起来的。随着两国在国际议程上的合作,中德关系势必会影响到欧盟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而德国在欧盟中的重要角色决定了欧盟在外交路线上势必会有所侧重。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各种对话增加,与中国和欧洲国家拉近距离不无关系。

  以上三点说明,吸引中德两国领导人和公众的,不仅仅是令人激情澎湃的足球,还有“长久利益”。关键在于,不同的时期,战略伙伴之间需要不同的定位,也需要对“长久利益”的更新与解读。

  有比赛必然有碰撞,在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之际,许多人曾经担心她的政治路线会对中德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德美关系的修复会影响中德关系的稳定。但是在其就职之后,她选择了欧盟、俄罗斯、英国、美国和中国作为首要的出访国家,证明默克尔在外交路线上的冷静。虽然中德之间在人权、知识产权等议程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这次默克尔访华,可以视为对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确认。

  中国一直希望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遗憾的是,这一愿望总是会受到干扰。而德国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显然比较理性,例如对于人民币汇率和知识产权问题,德国与欧盟的态度比美国温和许多,理解中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改革的方针。可以说,当中国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良性互动受到干扰的时候,德国独立、务实的外交政策,为如何理性地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路径注解。当然,我们依然期待德国能在更多的问题上保持务实和理性的态度(例如对华军售)。

  德国人了解中国,除了中国的历史,还有中国的市场;中国人喜欢德国,除了德国的哲学,还有德国的足球。中德关系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为两国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提供了新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德关系能否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良性均衡的典范,值得我们期待。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