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美等七方启动人造太阳计划 我国投入不超1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6:59 光明网

  

中美等七方启动人造太阳计划我国投入不超10%

  5月24日,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一名工作人员在准备即将签订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合作协议文本。 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摄

  为期两天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第三次部长级会议24日在欧盟总部
所在地布鲁塞尔结束。参与该计划的欧盟、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7方当天签署了ITER计划合作协定。

  当天上午,7方代表在欧盟总部草签了《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实施ITER计划的协定》、《赋予ITER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协定》,这是ITER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所有关于ITER计划法律文件谈判的全部完成。

  据悉,这一新的国际组织名为“联合实施ITER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有关法律文件将交由各国政府批准,5~6个月之后正式签署,2007年生效。

  据代表中国草签协议的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介绍,ITER计划是继国际空间合作计划后又一个大的国际科学合作计划,这是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

  热核反应堆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实现核聚变的核反应堆,俗称“人造太阳”,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从研究到工程再到人类利用新能源的整个过程的科学问题,该计划由美国、前苏联倡导,1985年启动。中国于2003年2月加入谈判,目前有7个成员。7方通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所有法律文件的谈判,解决了诸如实验场址选择、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建造材料与采购分配、组织机构设立等重大问题,达到了基本目的。

  根据成员国的最低投入门槛,中国在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的投入不超过10%。中国希望通过参与该计划,一方面得到所有有关设计资料与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该计划,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加入该计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入的保障、承担一定的义务;二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中国有关热核聚变的研究始于1956年,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缩小差距,同时解决长远发展所需的能源问题。

  与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相比,用受控核聚变的能量发电具有产能大、实验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计划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85年倡议和确立的一项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30多亿美元,项目研究基地将建在法国南部小城卡达拉什。中国于2003年2月18日正式加入该计划。

  中国ITER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对记者说,中国参与的意义有三方面:瞄准未来能源,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世界非常关注,关注人类未来;中央领导关心、中国政府重视、中国科技界积极主动。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新闻

  七方携手开发“人造太阳” ITER四大疑问

  继国际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式启动

  “国际热核反应堆计划”(ITER)第三次部长级会议2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24日上午,该计划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在欧盟总部大楼内举行,中国、欧盟、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7方科技部长分别代表各国政府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由谈判转入实施

  此次会议对于ITER计划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4日上午,7方科技部长分别代表各国政府草签了《成立ITER国际组织联合实施ITER计划的协定》和《给ITER国际组织以特权与豁免的协定》,这标志着有关该计划场址选择、各国权利和义务、材料设备采购和分配以及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历时3年多的艰苦谈判终于基本结束。

  根据谈判结果和24日草签的协议,反应堆将建在法国,项目预计持续30年,前10年用于建设,后20年用于操作实验。这一项目总花费预计约为100亿美元,欧盟承担50%的费用,其余6方分别承担10%,超出预计总花费10%的费用将用于支付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等因素造成的预算超支。此外,参与各方完全平等地享有项目的所有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理想的未来能源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于签字仪式后接受了本报记者及各国媒体的采访。刘燕华介绍说,“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是继国际空间站计划之后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及试验,促使海水中富含的氚和氘进行核聚变,产生热能用于发电,从而形成人类可持续使用的新型能源。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疯狂掠取地下的有机矿产作为能源。有关专家估计,200年之内,石油、煤和天然气资源都将被开采殆尽。与此同时,使用碳物质为主的有机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开发新一代更为清洁而高效的能源成为燃眉之急。“聚变能”是人们梦想中的新型能源。

  它的原理同太阳发光发热一样,通过近亿度高温促使氢的同位素聚合成氦,从而释放出能量。相对于目前核电站广泛使用的“裂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不但效率高得多,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的原料是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中富含的氚和氘,而且不会产生衰变周期漫长的高放射性废物,所以是一种更清洁、更安全和可再生的新型能源。

  中国将积极参与

  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科学院霍裕平院士对本报记者表示,ITER计划旨在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对人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参加该计划最主要的考虑。其次,我国参加该计划也有助于全面掌握有关知识,并培养有关领域科研队伍,从而成为首先实现热核聚变的国家之一,并在将来有能力自行设计建造下一代热核聚变“示范堆”。尽管此前有人担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尚有一定差距,但参加该计划后的实践证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完成分配给我方的工作任务。这是我国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国参加国际大型科学合作计划,因此该合作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建造期间我国将投入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刘燕华指出,参加ITER计划对我国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始终处于我国长远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我国始终积极地参与该领域内国际合作、交流和学习,既为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做出自己得贡献,也为自身解决能源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是一个多元化问题,热核聚变作为途径之一,也是我国努力探索的方向之一,在保证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基础上,我们不能错失任何机遇探索其他新能源。

  当本报记者询问在7方合作过程中,类似ITER选址之争的问题是否还可能出现时,刘燕华含蓄而充满信心地说,“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前进,有问题就解决,相信合作的7方应该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今后产生的矛盾。中国、欧盟及俄罗斯之所以在场址选择上一致倾向于法国,主要是考虑包括地理位置在内的综合因素,毕竟日本属于地震多发区。”

  ITER计划

  早在1985年就由前苏联在美苏日内瓦峰会上提出,1986年由前苏联、美国、欧盟及日本开始设计和筹建,1998年基本完成前期工作。ITER计划的建设期从2006年开始大约10年,耗资约46亿美元,此后还有运行期20年、退役期5年,35年总费用将不少于100亿美元。目前,该计划共有7方参与,中国于2003年2月正式成为参与国之一,此后韩国(2003年6月)和印度(2005年12月)也相继加入。中国将承担该计划10%的投入,这包括人力、物力及实物的投入,同时也相应分享所有相关资料及知识产权。

  ITER四大疑问

  一、反应堆如何运转

  在一个环形容器内把氘和氚的混合气体加热到一亿度以上的高温,在这种条件下氘和氚才会聚变。

  二、能源取之不竭吗

  理论上,只需1公斤氘和10公斤锂(通过锂可以得到氚)就可以保证一个聚变核电站一天内以1000兆瓦的功率发电。相比之下,得到这么大的功率需要500公斤铀或1万吨煤。通过电解海水,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氘。地球上海水中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60亿年。锂在自然界中很少,也要从海水里提取,但要比氘难度大。

  三、是清洁能源吗

  核聚变与核裂变不同,它不产生长达千年都不能分解的核废料。但是聚变能产生寿命较短的辐射物质,也必须进行处理。另外,它不产生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

  四、反应堆有危险吗

  与目前的核电站不同,聚变反应堆从本质上讲不可能发生泄漏。所以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和下一代核聚变反应堆,不会发生重大事故。核聚变反应堆唯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制定防辐射的保护措施。另外,它也不对环境和周围居民构成威胁。(驻欧记者 窦德龙) 新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