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外交政策专家称德国近期不会谋求入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01:4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柯卉发自德国

  近日,默克尔刚结束了自上任以来对中国的首次访问。就有关德国新政府的外交与国际交往动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了德国外交政策专家赫尔穆特·胡伯尔教授。从1998年以来,胡伯尔教授执教于耶拿大学政治学系,专业研究方向是德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他曾经三度访问中国,最近一次是2001年。

  《第一财经日报》:是否可以说,与施罗德政府相比,默克尔新政府似乎更注重平衡的外交方针,在处理德国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的关系时,默克尔如何体现这一点?

  胡:无论是施罗德还是默克尔,事实上都应当对国际事务进行全面的审视。施罗德政府在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方面,倾向性明显,而现任默克尔政府在政治以及

能源领域与莫斯科保持密切的联系。

  因为伊拉克战争与美国之间产生的裂痕,默克尔政府强调与美国关系的重要性,但坚持独立意见。理论上美国当然可以凭一国之力单独行动,但以美国目前的力量,它已经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欧盟重要国英国、德国、法国立场统一,坚持以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危机,同时不能孤立伊朗。中国同样主张以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此次默克尔总理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交换了意见,据悉,中方同样不主张伊朗拥有核武器。

  《第一财经日报》:德国在去年曾不遗余力地争取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新政府是否会延续这一政策,继续进行入常尝试?

  胡:除非重新洗牌,否则仅仅通过联合国的现代化改革,并不会改变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布局。联合国的形成,是二战后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常任理事国拥有军事与决议否决权。目前不拥有核武器,没有军事威慑力的德国,不具备保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如果成为联合国理事国,却只是没有否决权的入常,对德国并没有过多的意义。事实上,施罗德政府在不恰当的时机提出了入常提议。当时因为伊拉克战争,布什对于德国政府的不合作态度非常不满,而在没有把握获得美国支持的前提下,提出入常,实在不够明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德国不会就入常问题提上日程,而且联邦政府也应该清楚,申请不会获得成功。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经济合作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之间,中国与德国是否能找到适合双方的平衡点?

  胡: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优势明显。中国政府强调发展长期稳定经济的重要性,有关合作与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保护,将是双惠的行为。唯有如此,在加入世界贸易圈之后,中国才会成为可靠的世界贸易伙伴。

  《第一财经日报》:俄罗斯、法国、波兰是德国重要的欧洲邻国,前任总理施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法国总统希拉克建立有亲密的个人友谊,默克尔如何推行新政府的欧洲外交政策?

  胡:妥善处理与上述三国的关系,对于德国的欧洲政策至关重要。德法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国要求独立的声音,包括在文化以及政治地位上。如此一来,在处理跨大西洋两岸联系的时候,德国必须在处理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时,进行全面的考虑。在对待柏林-莫斯科关系时,默克尔没有表现出前任施罗德那样明显的倾向性,更多的时候强调能源以及政治合作的重要性。至于波兰,二战时德国对波兰的侵袭,是波兰人的噩梦。如果说今天的波兰人对德国存有某种敌意,是可以理解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