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6 布什布莱尔最后的B-B组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2:43 东方早报

  叶海林

  不知道5月25日布什总统和布莱尔首相肩并肩出席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有没有与会者想到乔治·奥威尔和他的《1984》。一个只满足于文字游戏的记者可能会把小说里人们对着“老大哥”(BIGBROTH-ER)高呼的“B—B”与布总统和布首相的姓氏首字母联系在一起,但也可能有更敏感些的记者联想到奥威尔那三句著名的口号。

  虽然两位布先生在记者招待会上都先后承认了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错误,但仍坚持战争的正当性,只是“不断发生在伊拉克的流血事件使全世界难以准确地理解伊拉克战争”而已,错不在战争本身。布先生们的辩解与三年来在伊拉克发生的一切夹杂在一起,使人们不得不佩服当初奥威尔替“老大哥”琢磨出的口号是多么的贴切。

  “战争即和平”,三年来,驻扎在

伊拉克的美军付出了2460条生命,英国士兵也有111人被覆盖在米字旗下运回故乡,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战争结束”后倒在“和平”伊拉克的大街上。至于有多少伊拉克人“和平”地掉了脑袋,恐怕就连新近成立的伊拉克政府也不甚了了。

  “自由即奴役”,阿布格莱布的大门上应该印上这句话。几张照片牵扯出的肮脏事儿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英国人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给伊拉克人带来的究竟是自由还是打着自由旗号的奴役。几乎在布总统让有良心的美国人放心,阿布格莱布的坏蛋已经“得到了惩处”的同时,驻伊美军又传出滥杀丑闻,谁知道这则消息会不会掀开伊拉克版美莱村大屠杀的盖子呢?当然,不需要让伊拉克人评断自由与奴役的关系问题———何必自寻烦恼?

  “无知即力量”,布总统大概是最经常说“不知道”的美国总统了。他不知道美国也有足球运动,而且还很了得,他也不知道三年前兴高采烈地宣布“战争已经结束”的时候伊拉克有多少地下作坊正在赶制炸弹。前一句不过是会使身处德国的那23个美国小伙子有点伤心罢了,后一句却和他“逮住拉丹,无论死活”的豪言壮语一样成了笑话,也证明了无知有时候确实可以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效果的力量。很可能5月25日的记者招待会是这对“B—B”组合最后一次并肩而立了,但这肯定不是布总统和布首相“坦率地”承认错误的原因。曾经是200年来最年轻的联合王国首相正在沦为历史上最不受选民欢迎的一位,而那位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处境似乎也好不了多少,32%和26%这两个创纪录的支持率新低才是“承认错误”的决定性因素。

  布先生们已经成了跛鸭,虽然导致鸭子行走困难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说内贾德和哈马斯、普雷斯考特和克拉克,但毫无疑问,伊拉克才是大西洋联盟两位领导人变成瘸腿鸭子的最主要原因,要怪只能怪两河平原上的炸弹坑实在太多了。况且,在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其他烦心的事情可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了。

  虽说有限度的懊悔未必能冲销选民日益高涨的不满,但总好过什么都不说或者继续胡说。那么,为什么布先生们不迎合那剩下的68%的美国人和74%的英国人的口味干脆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呢?既然已经跛脚,又何必嘴硬呢?当然不能把原因单纯归结在布先生们对原则的坚持———原则不过是吸引选票的手段,没有一个政治家会在选票和原则出现矛盾之时选择后者的。

  布先生们之所以只肯对战争之后的某些技术性错误表示懊恼的原因在于没有人、至少是没有多数人希望他们对这场战争本身表示懊悔,战争爆发之初两位领导人高达70%和50%的支持率就是一个证据:为战争买单的人并没有反对战争本身,反对的不过是战争中的笨拙而已,相信如果布先生们能找到办法让伤亡人数不再上升,丑闻不再臭气熏天,就不会有什么人要求那些大兵们赶紧回家了。就像布尔战争爆发前政治讽刺剧里的英国女王和首相之间的对话一样:

  “好像我们没什么理由进攻布尔人?”

  “当然没理由,但那里有

钻石。”

  “有钻石,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100多年过去了,经济上的合理性还是能一如既往易如反掌地战胜政治上的合法性。

  当然,考虑到这场战争的性质、目的和伊拉克的现状,这实在不是布先生们以及任何其他人所能解决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布先生们受到伊拉克“和平”与“自由”的拖累未免有点冤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