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默克尔访华透出复杂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33 金羊网-新快报

  《默克尔带着批评的勇气面对中国》、《默克尔在中国,态度强硬反对仿造》之类的标题近日占据了德国媒体的不少版面。与此相反,德国《明镜》周刊、《南德意志报》等媒体的标题则是《中国之行———默克尔吹起友好之风》、《默克尔视中国为伙伴》……分析人士指出,德国媒体对默克尔访华的关注程度是“超常规”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总体评价良好。中德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敏感问题采取躲躲闪闪的态度,恰恰表明,中德、中欧关系正在走向成熟。

  对华政策有微调

  对于默克尔访华,德国媒体主要传递出两条重要信息:一是默克尔的访问“意义重大”、“有价值”。德国电视一台、《世界报》等媒体评论认为,中国是“上升的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日益重大”;中国也是德国在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虽然某些国家,如日本眼睁睁地看着默克尔经过家门而不登门拜访,心里会有点泛酸,但这无碍大局。德国官方对此次访问的定性十分积极,联邦总理府的网站在显要位置连续几天详细刊登了默克尔访华成果,明确指出德中将全面推进“具有全球责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称赞“中国的发展活力无人能比”。另一方面,德国媒体认为,默克尔在对华政策上也做了一些微调。《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指出,默克尔访华期间避而不谈中方十分关切的两个问题,即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德在人权、宗教、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的分歧,默克尔更多的是在公开场合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得罪人。

  内部压力促成改变

  对德国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当地媒体认为与欧洲环境发生变化很有关系。

  德国对外政策趋向保守、内敛。近一两年来,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东扩速度过猛,导致欧盟老成员国社会、就业矛盾突出,民众对欧盟建设的疑虑情绪日趋强烈。这些问题使得欧洲各国在今后数年内都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国内改革和欧盟内部建设上来。德国也不例外,内部压力恰恰是德国对华政策出现微调的主要原因。

  另外,领导人本身的因素也很重要。不少德国媒体指出,施罗德艰苦的出身也造就了他随和、讲哥们义气的作风。在对外交往中,施罗德为人坦诚、重信用,尤其爱开玩笑,与领导人交往,只要谈得拢。默克尔则不太一样,她政治上保守,加上长期在民主德国(东德)生活,对东德那套社会体制有某种抵触情绪。但她在外交上,她强调使用明确的语言,不回避分歧。为了追求自身的外交烙印和成就,默克尔保持对华政策主导面的同时,也在有意添加自己的个人色彩。

  合作前景仍然乐观

  默克尔虽然继承了德国前总理科尔的对华政策,但是在根本上与施罗德时期的政策没有太大区别。默克尔和施罗德只是在个人风格上有所不同。上世纪90年代是以经济促政治,当进入伙伴关系以后,就出现了以政治促经济的势头,就是通过政治磋商来解决经济矛盾。

  此外,有专家认为,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产生了良性互动的态势,出现了欧洲国家争相发展与中国关系的局面。从记者接触到的欧洲官员、学者和普通人来看,“中国热”在欧洲尚未减退。德国肯定也不愿意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是经济需要,也是政治需要,如果德国想谋求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必然要与中国合作。

  

默克尔访华透出复杂信息

  上图: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2日抵达上海访问。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