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军击毙400韩难民事件被证实是蓄意屠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02:55 现代快报

  美联社29日报道说,当年美国驻韩大使写给美国国务院的一封信函证实,50多年前,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制造的“老根里事件”实际上是一起有预谋的“大屠杀”。这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当局制定有“屠杀政策”的最有力证据。

  韩国受害者及其家属组织的一个团体29日要求美国政府道歉,并追究在事件调查中封锁真相者的责任。

  大使密函

  “老根里事件”是指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士兵在韩国忠清北道老根里的铁路桥下屠杀数百名从汉城撤离难民的事件。

  1950年7月26日至28日,美军第7骑兵团在老根里向逃难的韩国平民开火,造成约400名难民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

  1999年,美联社首次披露了这起事件,在公众压力下,美国军方对此进行了16个月的调查。五角大楼在最终结论中承认,“老根里事件”是“一桩不幸的悲剧”,但否认美军故意开枪。调查认为,当年美军士兵在恐慌心态支配下,担心难民中潜藏有朝鲜人民军,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情况下擅自开火。

  但首次披露“老根里事件”的美联社报道组在2001年11月出版的书中怀疑,调查事件的美国陆军遗漏或歪曲了重要的文件和情报。

  美联社近日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得到的一份文件显示,就在惨案发生前一天,即1950年7月25日,当时的美国驻韩大使约翰·J·穆乔在给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的一封信中写道:“如果难民在美军阵地以北出现,他们将接到鸣枪示警,如果他们继续前行,他们将被枪杀。”

  信中说,这是25日晚在韩国举行的一次高层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出席会议的包括美军第8方面军的高级参谋,穆乔大使的代表和韩国官员。最终决议内容包括散发传单警告韩国平民不得靠近南边的美军防御阵地,以及对不听警告者格杀勿论等。

  隐瞒证据

  美联社说,作为最有力的直接证据,这封信显示,在“老根里事件”发生前,在韩国的美军就存在可以放手杀害平民的政策。鉴于信件被送往国务院,这也是第一次有证据证明美国政府高层清楚这一政策。

  穆乔的信件还显示,制造“老根里事件”的美军第7骑兵团实际上按“政策”行事,而不是军方调查结论中所称“出于恐慌心态下的擅自开火”。另外一些文件显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美军指挥官多次下令射杀难民。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美国军方在1999年至2001年的调查中,曾把穆乔这封信的缩微材料列入调查清单,但最终300页的调查报告中,却只字未提穆乔信件。

  事实上,穆乔此信在1982年就已解密。美国历史学家萨赫尔·孔韦-兰茨后来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这份文件,并在今年春季出版的一本新书中提及此信。

  “按照这份额外的证据,五角大楼关于老根里事件的解释变得难以立足。”孔韦-兰茨在新书《间接伤害》中写道。

  战争罪行

  “老根里事件”是蓄意杀害。当年的幸存者和美军士兵的证词也有力地揭露事件实质。幸存者称他们没有得到美军的事前警告,在现场的美军也证实,他们通过电台接到命令后才开枪射杀。

  美联社2001年得到的19份军方解密文件也显示,美军指挥官曾下达针对平民的射击命令。

  总部在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国际法主管弗朗索瓦·布尼翁说,根据这封信,显然“老根里事件”符合对战争罪的定义。“像那样故意攻击平民的案例,等同于触犯了战争法。”布尼翁说。

  美国西点军校战争罪研究专家加里·索利斯说,穆乔信中透露出来的政策明显“偏离了正常的作战条例,是对战争法基石的明显侵犯”。

  追究责任

  “老根里事件”受害者及其家属组织的一个团体29日要求美国政府道歉,并追究在事件调查中封锁真相者的责任。他们还要求成立联合国调查委员会追究事件真相,因为“美国政府不值得信任”。

  “我们强烈希望法国、德国,那些能正视过去历史的国家参与调查委员会,进行客观、透明的调查。”受害者团体在一份声明中说。声明说,美联社对穆乔信件的报道是对美军军方调查结论的“颠覆”,“老根里事件是对无辜平民的屠杀,明显构成战争罪”。

  受害者团体还要求美国政府承认责任,对受害者做出赔偿,并表示将对五角大楼当时的调查小组提起诉讼,指控其操纵和歪曲情报。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