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领袖名人的童年生活:萨达姆10岁把握命运(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5:40 国际在线

  萨达姆:10岁把握自己命运

  萨达姆的童年是艰难和苦难的。正是这种艰难的环境,让必须应付生存的萨达姆养成了自立、坚韧、凶残又狡猾的种种个性。

  萨达姆是个遗腹子,1937年出生在伊拉克提克里特市乌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按
照当地习俗,他的母亲改嫁给了叔叔易卜拉欣·哈桑。继父虽然很少打他,态度却相当冷淡。他从不跟小萨达姆讲话,连瞅都懒得瞅他一眼。一旦萨达姆做错了事,继父眼中流露出的憎恨之意就足以将他杀死。让小萨达姆找到荣耀的,是儿时的同伴。萨达姆对他们很友善,从不蛮横,看到小伙伴穿破衣服,他甚至脱下自己的衣服相赠。

  萨达姆10岁那年,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表哥阿德南来看他。当时阿德南已经上了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许多字。他使萨达姆看到了人生的目标:我也要上学读书!但他的家庭实在太拮据了,母亲是在亲友的帮助下才不至于让他们饿肚子的。母亲只希望他做一个安分的农民。在表哥的鼓动下,一天夜里,萨达姆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到提克里特投靠舅舅塔尔法。在舅舅的支持下他顺利地上了学。这次自作主张的“叛逃”成了萨达姆一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敢想敢做的性格一直陪伴着他。

  舅舅塔尔法对少年萨达姆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当过兵,一直保持着军人的性格。他认为萨达姆是可造之材,为他制定了军事色彩极浓的培养计划,作息表中连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塔尔法后来把萨达姆带到巴格达上中学,那时的萨达姆对历史学科和《古兰经》着了魔,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他个性中争强好斗的性格开始显露了。在每一次学生抗议的队伍中,他都冲在最前面,用果敢、手狠和无所畏惧赢得了大批追随者。萨达姆曾这样说:“如果你恐吓别人,你就能控制他们,而且他会钦佩你,并设法投靠你。”但是,这样的生存逻辑成就了他也同样毁灭了他。

  阿罗约:“小东西”曾离家出走

  在父亲眼中,已经59岁了的阿罗约可能永远是他宠爱的、长不大的“小东西”,尽管她已贵为菲律宾总统。

  阿罗约的父亲马卡帕加尔早年是个公务员,后来成了菲律宾总统,母亲是一名医生。马卡帕加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政治让我振奋,而她却是能为我生活带来温情和快乐的小东西。”这个“小东西”就是阿罗约。不过,“小东西”4岁时有了一次“失意”。那年,她的小弟弟降生了。她突然发现,父母对她的爱转移了。小阿罗约赌气地跟着外婆到他们在棉兰老岛上的庄园里度假,并且当父母跑去接她时还固执地不肯回家。就这样,她一直和外婆住到了8岁,快乐地享受着外婆对她的溺爱。

  8岁时,父母终于把她接回了马尼拉,并送进全国最大、最严格的阿桑普申女修道院学校,这里聚集着来自显赫家庭的孩子。因此,阿罗约知道,要想成功不能靠家族的名望,只能靠自己的才智。于是,努力的她在学校中永远是优胜者。小学毕业时,她是致告别辞的毕业生代表;中学毕业,这个角色依旧属于她。虽然她小巧玲珑,可所有的功课都非常出色。在同学眼中,她聪明过人,做事一心一意,从不说废话。父亲当上总统后,记者采访时问小阿罗约有什么爱好,她回答说:“我没有这样那样的爱好,因为我是理智型的。”那时,她不过11岁。从此,她就成了马拉卡楠宫(总统府)的少女明星,把第一女儿的形象把握得很有分寸。等到高中毕业去美国念书时,阿罗约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自立能力很强的大姑娘了。

  默克尔:在跳板上找到自信

  在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童年世界里,充满着东、西德从对峙到统一过程中必经的种种复杂情绪。

  1954年,默克尔出生在前西德城市汉堡,她是家中的长女,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会牧师,母亲是英语和拉丁语教师。出生8周后,她随父母迁往东德。因为牧师的家庭出身,小默克尔总是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谨慎。如果有人问到她的家庭,她会含糊不清地回答,使“牧师”听起来像发音相似的“司机”。也因为有西德的出身背景,她总显得跟身边的东德小伙伴们不同。她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东德生产的衣服,因为汉堡的亲戚常常带东西来看望她们,柏林墙建起后,仍会大包小包地寄来食品和衣物。她身上的滑雪衫、牛仔裤,文具盒里的鹈鹕牌自来水笔,都让伙伴们嫉妒不已。作为牧师,他们家还有一些特权,例如有两辆轿车和讲究的书房,而且书房里是普通东德人根本见不到的西方书籍。

  但也许正是这种复杂的生活背景,让年少的默克尔有些胆怯,甚至一度对下楼梯都有恐惧心理。她的自信是在跳板上找到的。“我12岁那年在游泳课上练习跳水时,竟然在跳板上足足站了45分钟才鼓足勇气起跳。从那一刻起我就充满了勇气,什么事都没有畏缩过。”▲本报特约记者于夫

  来源:环球时报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