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法德合写教科书言“羞耻”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5:1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1916年,法国佩龙,惨烈的索姆河战役主战场。法英联军在这里与德军进行了一场鏖战,伤亡惨重。

  2006年,法国佩龙,法国教育部长吉勒·德罗宾宣布:“法德共同历史教科书正式
出版,这能让我们在清晰认识过去的基础上树立将来意识。”

  由两个曾经的“宿敌”国家合写历史,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下月,由法德两国合作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第一册德文版将推出。此前,第一册法文版已经面世,并主要供高中三年级也就是毕业班的学生使用。

  再现真相

  图片、文件占内容3/4

  记者看到,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法文版是红色封面,上面印着柏林墙倒塌、德国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以及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和德国前总理科尔握手的照片。主要内容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2007年和2008年,“19世纪至1945年的历史”和“古代至19世纪的历史”还将相继推出,分别适用于高二学生和高一学生。

  按照大纲规定,书中由作者编写的内容仅占四分之一,其他部分全部由图片、图表和历史资料或文件组成,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相。这套教科书并不局限于法德两国的历史或者两国关系史,而是从法德视角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整个欧洲史和世界史。

  教科书编写领导小组法方成员之一、法国教育部历史地理科目总督察伊夫·蓬斯莱表示,为两个国家编写教科书比仅为一国编写情况更复杂、更微妙,它对帮助学生接受不同的视野和观点,增强共同的历史意识和树立新的历史观都有帮助。

  自揭伤疤

  两国直言“羞耻”往事

  众所周知,法国和德国曾是历史“宿敌”,这两大欧洲邻国之间发生过不少大规模战争。在一战和二战当中,法德两国均伤亡惨重,可以说战争给它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然而,二战后,法国和德国结成坚实盟友,成为带动欧洲一体化过程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这一切的由来,首先应当归功于德国对战争的认识态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邦德国开始进行深入反思,正视纳粹当年犯下的罪行。德国对二战的反思不仅包括认罪、忏悔和道歉,还包括战争赔偿和退还纳粹收集来的财产。德国的真诚反思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为德国赢得了朋友。2004年,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受邀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表明双方已经跨越了战争所造成的心理障碍。

  而法国曾是西方参与贩卖和奴役黑奴的主要国家之一。2001年,法国制定法律,承认奴隶制度为反人类罪行,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赞扬。法国将在历史教科书中添加关于贩卖黑奴和奴隶制的章节,让后代了解这段长期被遗忘甚至被掩盖的悲惨历史。

  正是由于法德两国都勇于“自揭伤疤”,把“羞耻”的往事展示在世人面前,它们在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时才能抛开芥蒂,真正做到让事实说话。本次出版的这套教科书的二战部分包括了德国纳粹走向独裁、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欧洲国家对纳粹政权的追随默认、法国维希政府与纳粹合作等“羞耻”内容。

  “可以说,我们是用60年时间来完成这套书的。”蓬斯莱说。

  基本准则

  “尊重史实才能前进”

  蓬斯莱先生指出,任何国家、任何人都必须不带偏见地看待历史,而不能利用历史来做文章。只有科学客观地对待历史,我们才能明白自己来自哪里,才能理解其他不同意见。

  在法国,人们通常把历史看成是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工具,反对通过否定或者批评别人来树立自我立场和观点的做法。蓬斯莱说,只有发现、正视并尊重真实的历史,才可能前进。

  5月4日法文版共同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推出时,德国驻法国文化事务首席代表彼得·米勒的话让记者很是感慨:“这是一个在创意之初就希望让他人模仿的项目。德国和法国努力做到了的事情,为什么其他国家不可以做到?”(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背景

  “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

  1963年,法国和德国签署了象征两国正式和解的《爱丽舍条约》。2003年,在庆祝该条约签署40周年的时候,“法德青年议会”成员向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提议,由两国共同编写和出版一部历史教材,以加深了解并体现法德在彻底和解基础上世代友好的愿望。

  随后,这一提议分别在法国和德国得到国家和地区各级政治当局批准(因为德国16个州自行决定教育制度),希拉克和施罗德也一直关注事情进展。

  法国由教育部牵头,德国由外交部牵头,双方各派十几名成员在2003年底组成了教科书编写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部级代表、大学教授和法德关系专家等,负责制定教科书大纲,然后向教科书出版商招标。法国的纳唐出版社和德国的克莱特出版社分别脱颖而出,他们邀请了五位法国教授和五位德国教授共同编写了教科书的具体内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