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隼鸟号探测发现小行星可能在触地前解体 (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3:39 国际在线

  太空探测器“隼鸟”

  “隼鸟”号探测数据展现“丝川”小行星真面目

  日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发生故障 或无法返回地球

  日本“隼鸟”号探测器再次接近小行星丝川 (图)

  去年年底在一块遥远的太空岩石上着陆的日本航天探测器首次发回的探测结果表明,有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小行星也许不像原来想像的那样危险,而可能在触地前解体。

  尽管“隼鸟”号曾出现通信中断、燃料泄漏和设备丢失等故障,但研究人员仍然称赞这次航天任务是一次特大成功,因为这是首次对人类知之甚少的小行星世界进行探测,而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绝大部分都是小行星。

  “隼鸟”号探测项目小组成员、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科学家藤原显(音)说:“结果十分有趣且令人吃惊。这对将来减轻小行星的威胁大有助益。”

  藤原显和其同事刊登在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隼鸟”号探测器所着陆的“丝川”小行星由仅靠行星本身微弱的引力聚在一起的岩石和砂砾组成,结构很不紧密。藤原显表示,“丝川”长690米,而迄今为止人类研究过的小行星的体积大多至少为“丝川”的2倍,密度也相对大得多。

  藤原显认为,“丝川”松散的结构表明,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灾难性撞击的风险不大。

  类似小行星更有可能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分解成更小的、没有危害的岩石碎片,而且人类也很容易用武器将其炸毁或使其转向。虽然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危险。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藤原显表示,在地球和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间存在数以千计颗体积较小的小行星,而“丝川”是其中的典型。“丝川”的形成之谜尚未破解,但资料显示它可能是由两个较大天体相撞形成的。

  “丝川”小行星是在199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研究所小组用日本的太空“隼鸟”号探测到的。应日本要求,以日本火箭开发之父丝川英夫命名。

  2003年5月发射的“隼鸟”号探测器,2005年9月以近外红线、荧光X线等拍到近距离观测照片,预定2010年返回地球。

  来源:新浪科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