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英教师罢工 波及中国留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14:15 法制晚报

  

英教师罢工波及中国留学生

  利兹大学校园

  英教师罢工 波及中国留学生

  能否按时升学或毕业令人担忧

  因薪酬涨幅和工资结构问题 英国大学教师协会成员采取罢课、罢改试卷等行动 由于正值期末考试期间

  英教师罢工 影响中国留学生回家

  毕业可能延迟 如不出成绩 会影响学生找工作和申请读硕士 有老师称他们的工资落后于其他公共领域

  近日,持续了三个月的英国大学教师罢工事件终于出现转机,工会成员将对最新的薪酬方案进行投票表决。

  与以往薪酬纠纷引发的罢工不同的是,这次罢工的时间正值英国大学期末考试期间。为此,本报特约记者采访了部分大学教师和今年面临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据了解,一旦薪酬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成绩公布的时间和毕业典礼就可能推迟,会给学业结束准备回国的国际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注中国留学生

  能否按时毕业升学 一直令人担忧

  在教师罢工三个月的时间里,学生能否按时拿到最后的学期成绩,能否按时升学或毕业一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据记者了解,在各个学校的各个系中,罢工对学生们的影响各不相同。

  可能晚毕业

  在利兹大学传播学院读新闻传媒和通信专业本科三年级、今年夏天应该毕业的中国留学生Dawn说,指导老师说毕业典礼时间可能会推迟。Dawn所在系的毕业典礼原定7月20日举行,她父母要专程从国内赶来参加,之后计划到欧洲旅游,如果毕业典礼时间推迟,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个行程计划。

  同样是在传播学院但读一年制硕士的中国留学生Maggie说,对于7月份毕业的同学而言,他们不知道现在是去买机票回国还是在这里等成绩,很多同学的住宿合同7月底到期,他们不知道是走还是不走。

  英国学制

  第一学期9月到次年2月

  第二学期2月到5月

  少上一门课

  在莱斯特大学读传播专业硕士的蔡菁同学的班上一共有70名左右的学生,其中中国学生占90%以上。

  蔡菁说,他们的课程本来就少,在3月7日全国性罢工当日,他们要上一门1个半小时的传媒和传播管理课。“大家都不知道,一 直等了40多分钟,也没见到老师,大家都很生气,走了。后来老师也没解释,也没有学生去问。”

  推迟出成绩

  记者在对一位利兹大学教授的采访中得知,对于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不确定性”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他们想在回国前知道成绩,把事情安排妥当,但现在看来有些国际学生可能等不到出成绩就要回国了。”他说,“最坏的情况就是推迟出成绩,但是学生也了解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合法方式。”

  对于即将来英国读书,或是计划来英国读书的中国学生,该教师称,纠纷双方迟早会达成协议,他说中国学生不必担心,类似的工潮三年之内不会再发生,因为这次双方会达成一个三年期的协议。

  教师反应

  既要维护自己利益 也不愿意伤害学生

  据记者了解,教师正处在两种矛盾的心态中,一方面他们认为与其他公共领域比如医生等的收入相比,大学教师的工资过低,他们是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参加罢工;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愿意损害学生的利益,让学生感到失望。

  因此,除了各系协调考试、监考外,教师会在暗地里给学生的试卷打分,只是将成绩握在自己手里,一旦双方达成协议,教师就会立即将成绩发出去。

  校方反应

  认可应该增加工资 保证不会影响毕业

  在罢工开始后,利兹大学网站的主页新闻中登出了学校副校长亚瑟的声明,其中表达了校方认可应该给教师涨工资,但同时指出,由于受资金的限制,相当于工会组织的英国大学教师协会(AUT)提出的涨幅超过了学校的支付能力。

  主管教学的常务副校长皮尔曼教授则向学生发出通知,毕业不会受到罢工影响。

  原因分析

  英国大学教师工资 落后其他公共领域

  在利兹大学任教,作为AUT成员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在采访中称:“罢工的理由很直接,就是大学教师的工资落后于其他公共领域,工资问题已影响到进入大学工作的师资质量。”

  他告诉记者,不少AUT成员也持类似看法。

  英国大学教师的罢工大概每四年有一次,他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罢工可能历时最久,一直拖到了学生毕业前夕。

  最新进展

  最新薪酬方案出炉 工会将要投票表决

  AUT因教师薪酬涨幅和工资结构问题从3月7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罢课、罢改作业、罢改试卷等行动。

  据当地媒体报道,罢工在持续三个月后出现转机,英国大学联盟同意校方最新的薪酬提议,结束罢工行动,工会将对最新的薪酬方案进行投票表决。

  最新薪酬方案

  校方提议 在22月内工资涨10.37%,外加明年至少涨2.5%

  大学联盟认为 在今后三年中涨20%以上

  本版撰文/本报特约驻英国记者 张世欣 本报记者 李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