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王室没落导致绝世珍品流入民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1:09 信息时报

  蒂凡尼团购:王室没落新贵起绝世珍品入民间

  稀世之珍,如钻石(可不是那种几克拉的碎钻,而是小则几十克拉,大则几百克拉的宝石级大钻石)、大珍珠等,从来都不会是平民的玩物。用中国的一句俗语形容,一般人根本无福消受,就是弱小一点的国家,也“受不起”这些珍宝,一经发现,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进贡给强大的国家,否则,亡国之祸不久就会降临。价值连城这个词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比喻

  法国在历史上曾经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世界上出名的珠宝,如“桑希”、“希望”和“摄政王”等超级巨钻,以及“女摄政王”珍珠,都曾属于法国王室。这些珍宝即使几经易手,也主要是在各国王室间流传。于是,珍宝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们不仅仅是装饰品,而成为无上权力和尊贵地位的象征,代表着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是,也许是受到“桑希”、“希望”和“摄政王”三大“厄运之星”的诅咒吧,法国王室败落得最彻底,国王王后纷纷被送上断头台,和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不同,法国大革命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法国王室烟消云散。

  而那些象征着王权和地位的珍宝,则被共和国政府拿出来拍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1886年末,在本杰明·雷斯帕尔的提议下,作出了一个决定,决定将具有历史意义、科学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珠宝,分别交由自然历史博物馆、矿业学校和卢浮宫保存,其余将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这个决定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法国王室珠宝来说,或许是灾难性的,作出这样的决定,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即要铲除法兰西帝国的权力和标记。

  这个时候,大洋彼岸的新贵们按奈不住了,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他们更需要获得一种地位上的认同。于是,美国珠宝业商人蒂凡尼(Tiffany)携巨资赴巴黎进行“血拼”。在1887年5月12日~23日的拍卖会上,蒂凡尼公司大量收购法国王室珍宝,标志着这些只属于王公贵族的传世之珍,从此开始真正走向民间。

  这次拍卖会总计卖出54403颗多面形钻石、21119颗玫瑰形钻石、2963颗珍珠、507颗红宝石、312颗祖母绿和136颗蓝宝石,其中的大部分被蒂凡尼公司买走。

  名钻流离:三大名钻三厄星见证王室兴衰史

  “桑希”:“桑希”钻石仅重53.33克拉。可是,由于它纯净透明,加工成的双花形特别惹人喜爱,尤其是饱经沧桑,曾为法、英、葡、荷诸国君王的掌上明珠,是欧洲许多征战和纠葛的见证和根源,因而其名声反胜过许多比它大得多的钻石。直到今天,法国政府仍把它列为重点保护的珍宝和文物,时时担心它被人窃走。

  “桑希”钻石产于印度,被人带到欧洲。据说,它是荷兰著名宝石工匠贝凯姆磨制的第一枚钻石。起初,它属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而在1447年南锡战役中公爵阵亡之后,它落到一个士兵的手里。士兵不知是宝,只1个金币就卖给了牧师。这牧师也不知钻石为何物,以为是一般的装饰品,也只卖了3个金币(一说是1个半金币)。

  16世纪中期,这枚钻石为葡萄牙国王安东所得。安东缺钱花,以2万公斤白银之价将它抵押给一个法国人。后来无力赎回,干脆将它卖了,得银5万公斤。不久,此法国人把它卖给大银行家桑希男爵。从此,它即以男爵之姓氏为名,为天下所知。

  1589年,法国亨利三世请桑希男爵将此钻借他抵押,筹集军饷。桑希派一忠仆给王上送去,不想此仆途经尤尔山区时为匪徒杀害。

  起初,人们都认为钻石已被匪徒抢走。可是,由于很久不见有人在欧洲出售它,桑希男爵便推测仆人很可能在被杀前把它吞下了。他求得国王恩准,开墓发尸解剖,果然在亡仆的胃中找到了这一宝物。

  亨利四世招兵买马时,桑希男爵又把钻石借给他抵押筹饷,武装了一支1.2万人的部队。亨利四世登基后,拨给桑希巨款,让他赎回钻石。同时还委派他担任财政总监。

  不久,桑希男爵将这枚钻石卖给法国国王的女婿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英王大喜,将它镶在王冠上。

  1649年詹姆士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废黜、斩首,王后(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之女)带着“桑希”钻石逃回法国。

  若干年后,这枚钻石由王室卖出,为一公爵所得,而公爵又将它卖给红衣主教马萨林。马萨林死前立下遗嘱,将“桑希”钻石赠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于是,它又成为法国王冠上的饰物,世代相传。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翻后,1792年,国民公会决定拍卖王室部分珍宝。但“桑希”和另一枚稍小的“雷让”钻石因系传世之宝,不在拍卖之列。

  该决定使这两枚钻石变得人尽皆知,成了不法之徒觊觎的主要目标。尽管它们珍藏在皇宫中的一间秘室里,禁卫森严,还是被绿林高手盗走了。

  由于派别林立,斗争激烈,“桑希”等钻石的失窃成了政治家们互相攻击的口实。议会怀疑国民代表大会已将名钻秘密出卖,说所谓被盗只不过是用来掩盖自己丑行的烟雾。国民代表大会矢口否认,反说议会贼喊捉喊,一时闹得昏天黑地。

  不久,盗宝者销赃时被人告密,警察立即出动,人赃俱获,才平息了这场政治风波。

  后来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财阀出走,寓居国外,国库空虚,连日常用度都难以支付,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796年政府只得决定把“桑希”抵押给瑞士银行,以救燃眉之急。而瑞士银行当时也缺现款,又将它转手卖给一神秘富翁。从此“桑希”销声匿迹,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直到1830年,它又突然出现:人们在一个法国珠宝商的拍卖物品中看到了这一稀世珍品。俄国企业家杰米多夫财大气粗,当即以50万法郎买下。法国政府见买主是外国人,认为有失法国的面子,便以“桑希”钻石是法国国宝不准外流为由,提起诉讼。这场官司打了5年之久,直到1835年,杰米多夫才最终获得这一珍宝。据他后来声称,他在诉讼过程中花的钱,虽不能再买一枚“桑希”,但至少可以买下几枚较小的名钻。后来,这枚名钻转归俄国历史之父卡拉姆津的夫人。

  在这之后,“桑希”的命运如何呢?历史学家至今没有考察清楚。他们只知道1851年西班牙财阀从女王帕尔玛手中得到这枚钻石,此人临死前它又突然消失了。

  100多年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人阿斯托尔宣称“桑希”在他手里,寄存在某大银行保险柜中,如果价钱合适,他愿意让这枚名钻回归“故土”法国。但对他如何得到此钻一事,始终讳莫如深。

  法国政府当即作出积极反应,派出一个由考古学家、珠宝鉴定专家、政府官员和保安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英国考察钻石真伪,直接与阿斯托尔交涉。最后确认这就是当年失踪的“桑希”,欣然以高价买下,带回法国。不过,具体价钱双方都没有透露。

  20世纪80年代初,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展出“桑希”钻石,一时之间成为欧洲人议论的中心。有人认为,鉴于历史教训,这次展出的不是原钻,而是复制品。当局对此不置可否,更增加人们的猜疑和这枚名钻的神秘感。

  “摄政王”:摄政王钻石是一颗美丽、优质的钻石。这颗钻石是在1701年,由在戈尔康达的克里斯蒂纳河畔帕特尔钻石矿干活的印度奴隶发现的,原重410克拉。这名奴隶为了把钻石带出矿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将钻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后缠上绑带,逃出了矿区。他向一个英国船长吐露了秘密,并提出与该船长分享钻石,而条件是帮助他逃离这个国家,船长表面上答应了这个奴隶的要求,但在旅途中,船长偷走了钻石并把他扔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据说船长以1000英镑的价格,把钻石卖给了商人杰姆村德。后来,马德拉斯的英国总督托马斯·皮特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把它命名为“皮特”钻石。

  钻石由“贝德福特号”商船运回伦敦,在伦敦,该钻石由约瑟夫·库帕进行切磨,钻石的重量也从410克拉减少到400.5克拉,切磨工作所花去的费用高达5000英镑,在18世纪初期,这可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开销。

  约过了两年,对“皮特”钻石又进行了重新切磨,又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经过精心策划设计,“皮特”钻石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若干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140.5克拉。因售价昂贵,要出售这颗巨钻也相当困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这颗钻石非常感兴趣,想方设法想见识见识。因此皮特常担心钻石会被盗,总把钻石带在身上,从不离开自己一步,经常变换住地,还经常伪装自己。总之,皮特被这颗钻石折腾得疲惫不堪,为了解脱这种困境,他急于出售这颗钻石。

  由于钻石价格昂贵,许多欧洲王室闻之却步。法国国王路易斯十四死后,他5岁的曾孙子登上了法国王位,而由奥尔良公爵伊沙克·阿本戴纳担当摄政王。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阿本戴纳花费了13.5万英镑买下了这颗钻石,并取名为“摄政王”钻石。

  1772年,在路易斯十五的加冕典礼上,“摄政王”钻石镶嵌在他的王冠上。1792年,“摄政王”钻石与法国王室的其他珠宝一起被盗,约过了一年多时间,在巴黎的一幢木结构房屋顶楼的裂缝内,找到了“摄政王”钻石,因此它又回到了法国皇家珍宝库。

  l799年拿破仑自命为第一执政官,法国王室珠宝被用作各种筹集贷款的担保,阿德吉唐特将军经手抵押了许多钻石,包括“摄政王”钻石和“桑希”钻石,从柏林和马德里得到了贷款。拿破仑率领的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带回了大量的贵金属和宝石,法国的珍宝库又开始丰富起来。拿破仑还赎回了曾经典当和抵押的大多数钻石,其中包括“摄政王”钻石。拿破仑把这颗钻石镶嵌在宝剑的护手上。此后,镶有“摄政王”钻石的宝剑被拆开,又把这颗钻石镶在另—把新做的宝剑上,周围还镶有玫瑰型的钻石和其他的钻石。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被击败了。恢复君主政体后,查理十世把“摄政王”钻石镶嵌在王冠上。

  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结婚时,王室珠宝匠曼塞尔·巴布斯特为欧仁妮王后设计了一顶新的王冠,并镶上“摄政王”钻石。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王室珍宝又收归国有,在此后的大拍卖中,“摄政王”钻石由于身价太高,而未被列人拍卖的清单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攻占了法国,1940年巴黎沦陷前,法国政府把“摄政王”钻石隐藏在卢瓦河畔香波尔城堡中一块不引人注意的护墙板内,德军元帅戈林曾以武力相威胁,要求交出这颗钻石,但并未如愿。1945年,“摄政王”钻石重返卢浮宫的阿波罗艺术品陈列馆。

  “希望”:“希望”蓝钻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钻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蓝钻石的标价为1500万美元,这是它的最后一次标价。而如今,“希望”蓝钻石的价格已远不如此了。

  “希望”蓝钻石问世于500年前。在印度鳊基伯那河畔一座废弃的矿井里,一个路过的老人偶尔瞥见一块熠熠闪光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枚顶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蓝钻石约112.5克拉。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公,下令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一天深夜,一个抵不住钻石蓝光诱惑的年轻人偷走了钻石。但仅仅几小时,他就被守护神像的婆罗门捕获,活活被打死,成为蓝钻石的第一个牲牲者。蓝钻石重新被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17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用斧头劈死两个婆罗门,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将蓝钻石攫为己有。传教士将蓝钻石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可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断了喉管,蓝钻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后,“希望”钻石落入巴黎珠宝商琼泰弗尼尔手中,他随即脱手,将钻石卖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对这枚蓝钻石爱不释手,经过琢磨,蓝钻石镶嵌在象征着王权的王杖上,命为“法国蓝宝”。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蓝宝”落入蓓丽公主之手。她将钻石从王杖上取下,作为装饰挂在她的项练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发的事情中,蓓丽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殴打致死。

  “法国蓝宝”又由蓓丽公主的宠物变为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的珍玩。可是一场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把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东尼送上了断头台。“法国蓝宝”在这场大革命中被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乘乱窃取。

  法国临时政府在清点国库时,发现“法国蓝宝”失踪,于是贴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宝者处以死刑。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讯后终日不安,精神发生错乱,最后自杀而死。

  之后,“法国蓝宝”销声匿迹,再次出现,则是落入俄国伊凡太子手里,后又转移到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一世手里。叶卡特琳娜一世意欲将钻石镶在皇冠上,于是命人将“蓝宝”送到荷兰,交由堪称世界上一流手艺的威尔赫姆·佛尔斯进行加工。经过精心雕琢,“法国蓝宝”被切割成现在的样子,它的每个面都闪着诱人的蓝光。加工后的钻石重44.4克拉。钻石加工好以后,钻石匠的儿子不辞而别,将钻石带到英国伦敦去了。无法交差的钻石匠服毒自杀。而他的儿子后来在英国也自杀身亡,死因不明。

  英国珠宝收藏家享利·菲利浦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手里以9万美元购得了这颗钻石,命名为“希望”。1893年,享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为“希望”蓝钻石的主人。本世纪初,一个叫杰奎斯·赛罗的商人购得了“希望”钻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杀了。钻石又流落到一个俄国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但不久此人遇刺而死。

  钻石辗转到了

土耳其苏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希望”蓝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华盛顿的百万富翁沃尔斯·麦克林夫妇。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们,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了不幸。

  1958年,“希望”钻石被它的最后一个主人、美国珠宝商海里·温斯顿捐赠给了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在该院的珠宝大厅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