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军转TMD为“作战状态” 应对朝可能发射远程导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5:27 东方今报

  6月21日,美国国防部官员称,为应对“朝鲜可能在近期试射的远程弹道导弹”,美军已经激活了设在本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简称“TMD”),将该系统从“试验状态”转为“作战状态”。

  美国导弹拦截体系进入警戒状态

  6月21日,几乎所有的西方主流媒体均以《美国权衡击落朝鲜导弹》为题,报道朝鲜半岛局势的最新发展。报道内容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政府正在酝酿击落朝鲜导弹。

  据悉,为防不测,美国海军的两艘宙斯盾战舰已经巡弋在朝鲜附近的国际水域,它们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捕捉到朝鲜发射导弹的信号,它们将率先启动美国的战区拦截导弹系统(简称“TMD”)。目前,美国有11枚远程拦截导弹,9枚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格利雷堡,2枚部署在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在刚刚过去的两周里,这11枚拦截导弹已经从“试验状态”转为“作战状态”!基地官兵抱怨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轮班,把我们忙得不知道白天黑夜了。”导弹部队现在处于“红色警戒”状态,也就是“随时要击落来袭导弹”的状态。

  布什很可能批准击落朝鲜导弹

  当然,击落朝鲜导弹是件大事,布什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称,布什总统正在考虑击落朝鲜“大浦洞2”导弹的选择。不过,最后的决定需由美国总统布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联会主席佩斯共同下达。在开始着手准备这一非常措施的同时,布什总统亲自打电话给10多个相关国家,向各国元首通报了美国对朝鲜准备试射导弹的高度关注,但美国方面没有透露这些国家的名字。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怀特曼说:“美国已经向朝鲜方面清楚地表达了美方的立场,美国拥有导弹防御系统。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时刻准备着保卫我们的祖国。”不过,怀特曼拒绝证实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否已经转入作战状态。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弗里斯特也表示:“朝鲜试射导弹不仅是对美国,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挑衅行为,所有应对方案都必须摆到桌面上。”

  相关大国紧急磋商呼吁“降温”

  随着“朝鲜导弹危机”的升温,有关各方正在紧急磋商。

  正在瑞士访问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20日与美国国务卿赖斯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通过电话协商了朝鲜导弹危机解决方案。随行官员透露,潘基文外长当天与美日两国外长通过电话一致认为,朝鲜发射导弹的举动会给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带来严重的影响。韩美日三国外长一致认为,目前最为迫切的是通过外交努力,阻止朝鲜强行试射导弹,并决定共同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进行紧密的合作。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20日表示:“我们已经转告朝鲜许多人关注此事,如果朝鲜试射导弹了,那么各方的政治气氛会非常不积极。你没法说试射导弹是违反这个条例或者那个法规,但试射不是一个建设性的积极举动。”

  金大中平壤之行被推迟

  不过,朝鲜政府20日的公开立场并没有因国际社会的压力而退让。朝鲜外务相在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表示:“朝鲜有权试射远程导弹,这是主权的问题,任何人都没有剥夺朝鲜主权的权力。”

  金大中访朝问题韩方工作代表团团长、前统一部长官丁世玄表示,在目前这种气氛下,前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并不合适,他的行程将被推迟。徐冰川

  ■新闻观点

  动手?

  对于欧美媒体开炒美国准备击落朝鲜导弹一事,有关专家认为这其实是“说起来容易做着难”,因为三大重要的因素逼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

  一是美国拦截朝鲜导弹可能会对美韩关系造成重大损害。美国政府坚持认为,在国际社会不希望朝鲜试射弹道导弹的情况下,如果朝鲜执意强行试射,发射的不论是弹头还是人造卫星“都是挑衅行为”。美国的这一立场与韩国政府有相当大的区别,因为韩国计划对弹头还是人造卫星区别对待。

  二是美国对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信心不足。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迄今为止仍是试验状态,并且在多次拦截试验中屡屡不中,且花费如此之高,已经遭到国内的强烈抨击。如果这次强行启动并进行拦截,还没有拦下的话,可能意味着美国与日本等盟国彻底丧失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信心。

  三是政治后果很难预料。美国、韩国、日本迄今为止仍不知道朝鲜要发射的是卫星还是弹头,如果朝鲜真是发射卫星而被美军打下,那么所造成的政治、军事后果恐怕难以预料,也可能会完全失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