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反美情绪遍及欧洲 美欧鸿沟难以逾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1:09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反美情绪现已成为覆盖整个欧洲的潮流,它并非是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暂时性后遗症,而是欧美关系历史和地缘政治学变化的一个侧面。欧美的背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不是美国政府更迭或美国政策变化之后就能得到改变的。 日本《选择》月刊6月一期刊登一篇题为《难以逾越的美欧“鸿沟”》的文章,就反美情绪何以遍及整个欧洲的现象作了解读:

  因伊拉克战争而达到顶峰的欧洲反美舆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正深深扎下根来。它与其说是反美,不如说是摆脱美国,让人觉得已经发展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难道欧美关系正出现不可逆转的结构变化吗?

  在这一点上,甚至与美国结成了历史、文化“特别关系”的英国也不例外。英国民众的厌美情绪到底有多深呢?以下事例就颇具象征意义。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5月上旬应伦敦市长之邀访问了伦敦。此行是私人性质的访问,没有安排与布莱尔首相的会面。即使如此,街头仍挂起了“欢迎总统来访”的标语牌。英国众议院议员们纷纷举行欢迎会,最终查韦斯总统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英国。对于“布什总统在南美的最大敌人”查韦斯,伦敦市民给予了“令人吃惊地热烈欢迎”。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个多月前应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时任)邀请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大臣所在选区的选民对赖斯发出了“赶紧回家”、“法西斯主义者”等骂声。赖斯以不能确保人身安全为由,取消了部分日程安排。这在以往的美英关系中是难以想象的。

  其后,斯特劳被解除外交大臣之职,改任众议院院内总务。人们甚至猜测,他是因为接待赖斯的工作没做好,以致被迫辞职。

  欧洲对美国外交明显表示厌恶反美情绪不分“旧欧洲”和“新欧洲”,而是覆盖整个欧洲的潮流。而且它也并非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暂时性后遗症,而是欧美关系历史的、地缘政治学变化的一个侧面。因此摆脱美国的趋势,正多层面地普及开来。

  华盛顿的一家调查机构去年以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一共十六国的国民为对象,实施了一次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美国持有好感者的比例,在荷兰为45%,法国为43%,德国为41%,西班牙为41%,总体只维持在40%左右。另外,对于“你认为美国开展外交时考虑其他国家的利害关系吗?”这一问题,给予肯定回答的人,在波兰为13%,法国为18%,西班牙为19%,荷兰为20%,都显示出很低的比例。耐人寻味的是,在伊拉克战争开始的2003年,有44%的英国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在2004年有36%的英国人给予肯定回答,而在2005年只有32%的英国人对美国外交给予肯定评价。

  英国一家调查机构今年4月的舆论调查也显示出美英关系的质的变化。面对“英国将来更应该与欧洲而不是美国站在一起吗?”这一提问,持肯定回答的占67%,而持否定回答的占27%。在18岁至24岁的年轻一代中,亲欧派占73%,亲美派只占24%。

  对于欧洲的年轻一代来说,强行进攻伊拉克的美国既不是“保护神”,也不是象征自由、繁荣的“向往对象”,而只是不相干的外国。冷战结构瓦解,把德国从共产主义地区的最前线解放出来,带来了地缘政治学角度的结构变化,同时也给欧洲的年轻一代带来了心理上的结构变化。

  位于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戴维·安德鲁斯和海伦·华莱士教授在最近撰写的题为《重建大西洋关系》的论文中,作了如下分析: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欧美关系是一种默契的交易:欧洲支持美国单方面对外行动的正统性,美国则保证欧洲的安全与繁荣。但是,冷战结束使得上述前提条件丧失,伊拉克战争只是对这个事实进行了确认。布什政府的许多人都认为,大西洋关系非常麻烦,认为欧洲人恐怕已不适应现在的国际环境。

  在美国也出现了颇能证明这种情况的动向。今年以来,美国实行了在战略性重要地区重点部署美国外交官的政策。驻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外交官大幅增加,同时,驻德国、波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则明显减少。

  表面上看,这只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派遣调换,但对于美国外交而言,无疑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加。

  对于欧洲来说也是一样。英法德也把中国印度作为外交的重中之重。现在世界正出现外交战略上的巨大地壳变动。这导致了欧美关系比重相对降低的结果。

  前面提到的美国那家调查公司去年秋天针对美国媒体人士、外交人士和军方人士,进行了“哪个国家今后是美国的重要盟国”的调查。对此,受访者众口一词地回答了印度、中国和日本。而绝大多数受访者把法国和德国视为“将成为不太重要盟国”的国家。欧洲摆脱美国与美国摆脱欧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欧美关系不断发生改变的其他主要原因还有宗教。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2003年她辞世前在德国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只有美国是宗教启蒙主义进步观深深扎根的国家,宗教的土壤导致形成了美国“领导世界”的使命观。

  每个星期日前往教堂的美国人在30%至40%左右,而在北欧国家只有5%至10%。在英国,定期去教堂做礼拜的人只有400万人,不足总人口的7%。《新政治家》周刊最近还预测说,到2020年只有250万人会常去教堂。

  《新政治家》的报道说:“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由于世俗化和文化统一而选择了逃离过去噩梦的道路。”因宗教和国家对立而多次发生流血事件的欧洲,把“摆脱宗教”、“摆脱国家”作为历史的大潮。欧洲对于声称“在神的引导下攻打伊拉克”的布什总统抱有近似于厌恶的感情也是理所当然的。

  桑塔格上述演讲中还说:“非常奇怪的是,欧洲与美国在有着如此众多文化相通之处的时候,却又产生了如此之深的鸿沟。”欧美的背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不是美国总统更迭或美国政策变化之后就能得到改变的。 (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