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反美主义光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16:5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离上帝那么远,离美国那么近”——这是一句拉美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调侃间情绪复杂。因为地缘关系,拉美被称为美国的后院,也正是这一地理的天然关系,造就了拉美和美国的爱恨关系,也将拉美塑造成如今席卷全球的反美主义(anti-Americanism)版图中的“资深力量”——近两个世纪的门罗主义旗帜之下,拉美自然颇能体会与强邻共栖的复杂心态。
与爱恨关系相关,要理解反美主义,就需要理解硬币的另一面,或者说美国化(Americanization)。所谓美国化,除了政治和文化价值的全球渗透,其领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更成为近20年的主要表现。在被学界普遍认同的三种反美主义解释框架中,如果粗略的将欧洲大国的反美主义解读为权力均衡斗争,将伊斯兰反美主义解读为认同冲突,而拉美现阶段的反美主义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结果。 冷战时期,为了抵御前苏联,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提供拉美多种援助,打击左翼反美政权,栽培右翼独裁政权。冷战之后的1970、1980年代,美国是推动拉美民主化浪潮的重要因素。这个时期,拉美经济与美国的关联度并不高,为了保存自己的经济政治安全,大部分拉美国家对美国及其对外政策支持度非常之高。此时反美主义,多与传统左翼意识形态紧密结合。 1990年代是全球化加速的十年,美国对拉美政策也从注重安全领域过渡到经贸合作,大力推行了新自由主义。在老布什提出美洲事业倡议计划之后,1994年克林顿又提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在这一时期,拉美很多国家作出了积极响应。不过,国内市场开放后,资本的涌入使拉美国家陷入金融危机,经济负增长,底层群众生活水准恶化,工业化程度大幅衰退。这一时期拉美经济形成的以劳动力资源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利用本国资源的加工工业,使得其国内经济受制于全球最大的买家美国。对远方市场和资本依赖产生的不确定性,糟糕的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造就了这一时期拉美反美主义的强大民意基础。 现阶段拉美反美主义进一步表现为反思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路径,抵制美洲自由贸易区,通过拉美国家内部整合,加强与世界其他大经济体的联系,试图重建拉美经济秩序。从这一点来说,拉美反美主义无疑是在抗拒美国领导的经济全球化规则,重新争取民族国家利益。 同时,拉美反美主义的形成,还依赖于民意气候、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国家国内政治状态。为赢得民意,反美——这一历史终结之后的全能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成了拉美一些政党最好的竞选工具,拉美左派政党纷纷上台,反美主义也愈演愈烈。 主义最终得落实到具体行动能力上。现阶段拉美国家反美的行动能力,直接与他们和美国经济的关联度相关。这也形成了目前拉美反美主义的光谱。在光谱的最左端,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形成了反美轴心,签订协议抵制美国自由贸易区计划,这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的反美底气自然颇为强硬。 在光谱的中段,是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所谓现实的左派。这些政党在经济上仍坚持市场化改革,也并没有完全否定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只是反对美国全方位开放市场的主张,认为美国应首先取消或减少农产品补贴,并扩大对拉美农产品的开放度。 在光谱的最右端,墨西哥及部分中美洲、加勒比海国家地理上靠近美国市场,与美国率先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加工业受制于他们的最大买家美国,反美主义相对较弱。 从长远来看,面对已经深度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拉美经济的长远发展仍需与美国加强合作。在此过程中,反美主义是有效的博弈工具。同时,在学界担心过度向左的拉美有可能形成新的权威主义统治之时,在今后的某个历史时刻,已经逐步成熟的拉美选民对民主价值的诉求,可能突破经济诉求,所谓反美主义,也可能再度演变为反-反美主义浪潮,拉美与美国的爱恨关系,在这一刻也将重新颠倒轮回。 本报评论员 张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