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以方拒谈条件 人质危机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03: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巴以人质危机7月1日出现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自称在6月25日绑架了以色列士兵沙利特的巴武装组织要求以方释放1000名巴方囚徒,另一个武装团体则宣布又抓获一名以军士兵。

  巴武装要求释放千名囚犯

  据称绑架以军士兵的3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1日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其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1000名囚犯,并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但以色列对这一要求予以了回绝,以外交部发言人马克·雷格夫回应说:“奥尔默特总理重申,不会有任何交易,要么沙利特得到释放,要么我们采取行动令他获释。”

  当天,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对加沙地带实施了军事打击。不过,以军对加沙北部的地面行动仍处于暂停状态。

  这份声明没有透露被绑以军士兵的任何信息。以色列公共电视台6月30日晚些时候报道说,沙利特仍活着,有一名医生曾去给他疗过伤。在绑架那天发生的冲突中,19岁的沙利特负了轻伤。

  又一以军士兵被绑?

  6月30日晚,法塔赫下属的“阿克萨烈士旅”宣布,他们绑架又一名以色列士兵,如果以方不停止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行动,他们将杀死这名士兵。

  法新社援引“阿克萨烈士旅”的一份声明说,他们要求以色列方面“停止进攻”、“撤除封锁”,并从“西岸和加沙的被占土地撤出军队”。“阿克萨烈士旅”说,这名士兵名为霍夫曼·萨缪尔,现年24岁,在西岸地区被抓走。但一名以军发言人称,以色列国防军中没有叫这个姓名的现役士兵。

  随后以色列警方称,经过调查证实,这名叫萨缪尔的以色列人并不是士兵,而且此人正在国外度假。以军方电台还报道说,萨缪尔已经给在以色列的家人打过电话证实自己处境平安。

  巴以代表联合国斗嘴

  应阿拉伯国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6月30日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巴以局势,阿拉伯国家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以军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由于美国的反对,决议没有通过。在会上,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观察员曼苏尔与以色列驻联合国副代表卡蒙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曼苏尔说,以军动用战机、坦克、军舰向加沙发起攻击,是对“巴勒斯坦平民的集体惩罚和恐怖行为”。卡蒙反驳说,以军的行动“仅限于加沙南部很小一部分区域”,“惟一的目的是防止吉拉德·沙利特被偷偷运出加沙地带”。

  曼苏尔则进一步揭露说,早在沙利特绑架事件发生前,以色列就在计划一场“大的入侵”,旨在阻止哈马斯与法塔赫就内部争端达成协议。他说,以色列的最终目标就是造成巴勒斯坦当局的完全崩溃,这样以色列就可以借口没有“和平谈判的对象”,单方面采取各种行动。

  当天,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在加沙说,以色列推翻哈马斯组建的巴自治政府的企图不会成功。他说,尽管以军逮捕了多名巴内阁部长,自治政府仍将继续运作。(新华社中国日报)

  热点透视

  以色列偏离救人轨道?

  据称,流亡大马士革的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是沙利特绑架事件的幕后指挥者。如果事情是迈沙阿勒所为,入侵加沙施压哈马斯有何作用?

  以色列《国土报》在6月30日的社论中据此指出,以色列政府正在失去“正当理由”。文章质问,以色列当局在轰炸加沙同时,声称迈沙阿勒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如果这样的话,对并未参与绑架事件的哈马斯政府施加压力有何意义?

  社论说,在以色列与黎巴嫩的长年争端中,以方屡有轰炸民用设施、绑架黎巴嫩人交换人质等做法,但最终还得与黎巴嫩真主党坐下来谈判,并撤出黎巴嫩。以色列当局显然没有接受那时的教训,“逮捕他人作为交易筹码是黑帮的做法,而不应该是政府行为”。文章最后呼吁以色列政府马上释放逮捕的哈马斯官员,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是如何把一个士兵解救回家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改变中东面貌的问题。”社论说。(新华社)

  新闻链接

  阿拉伯世界声援巴勒斯坦

  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土耳其等国的示威者6月30日分别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抗议活动。大约100名黎巴嫩示威者当天聚集在联合国驻贝鲁特机构的大楼外举行静坐活动,抗议以色列入侵加沙,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措施保护巴勒斯坦。土耳其的示威活动显得更加激烈:当天数百名愤怒的示威者举着巴勒斯坦旗帜,高喊激进口号上街游行,并焚烧了以色列国旗。

  (中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