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号带病升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1:12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经过两次推迟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当地时间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5日凌晨2时38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发射升空。美国宇航局地面控制中心说,“发现”号机组人员美国东部时间4日20时38分(北京时间5日8时38分)开始进入第一次睡眠时间,将在8小时后醒来。

  由于这是美国首次在独立日发射载人航天飞机,4日的顺利发射为欢度国庆日的美国
人展示了一次壮观的“焰火表演”。

  顺利发射

  天气难得晴朗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4日天气晴朗,空中云量很少,打消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以下简称“美国宇航局”)再次推迟发射“发现”号的疑虑。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乐观地表示,美国人民将在独立日看到一场“壮观的焰火表演”。

  发射前数小时,包括2名女性在内的7名“发现”号机组人员开始进入“发现”号座舱,途中挥舞着小型美国国旗。当地时间4日12时29分(北京时间5日零时29分),“发现”号舱口正式关闭。

  “‘发现’号准备好了,天气很好,美国已经准备好将航天飞机送入天空。”此次“发现”号机组指令长史蒂文·林赛在发射升空前说,“我想象不出还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好,在独立日这一天发射升空。”

  下午2时38分,地面控制中心下达点火指令。“发现”号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上蓝天。两分钟后,“发现”号与火箭助推器成功分离。8分钟后,外部燃料箱也成功脱离。

  地面控制中心不久后宣布,“发现”号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地面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鼓掌、相互拥抱,庆祝航天飞机顺利升空。

  “‘发现’号,像箭一样,笔直地飞往与国际空间站6日的对接。”美国宇航局官员布鲁斯·白金汉评价说。

  安全担忧

  仍有碎片脱落

  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项目经理韦恩·黑尔说,发射升空3分钟后,监控发射过程的录像中可以看到4片小碎片从外挂燃料箱飞落。不过,当时“发现”号已经处于非常高的空间,并没有足够的气流将这些碎片加速推向“发现”号,因此不大可能造成机体损坏。

  “那只是初步的数据。”黑尔说,“对于发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才能获得清晰的画面。”

  不过,“发现”号机组还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说,航天飞机进入预定轨道后,他们看到一片碎片从“发现”号上脱落,看上去像是航天飞机的一块隔热层材料,大约2.4米长。

  法新社援引美国宇航局官员的话说,发射过程中脱落的碎片多达6片,但判断这些碎片是否为机体泡沫绝热材料还为时尚早。

  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情况是否会对“发现”号既定任务产生影响。

  不过,美国宇航局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回放分析显示“发现”号外部燃料箱表现“非常出色”,虽有碎片脱落但未造成威胁,人们“没有理由再为机组人员的生命担忧”。

  就在发射前一天,工作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内有一条12.7厘米长的裂缝,并在发射台上发现一块脱落下来的楔形泡沫。

  经过近一天的研究后,发射中心最终认定裂缝不会对外挂燃料箱安全构成威胁,脱落的泡沫材料也不足以在发射时对“发现”号机体造成危害。发射中心最终决定继续执行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第二次航天飞机发射计划。

  为保证宇航员安全,美国宇航局还提前制订了一套应急方案。如果航天飞机升空后损毁严重,宇航员们将暂时留在国际空间站,等待“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来救援。不过,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阿特兰蒂斯”号在发射过程中仍将面临与“发现”号一样的安全风险。

  继续前行

  关注命运之旅

  从5日开始,“发现”号机组人员将对航天飞机机体外部实施一次检查,并准备在6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向空间站输送设备等补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号机组中唯一一名非美国籍宇航员、来自欧洲航天局的德国籍宇航员托马斯·赖特尔将进驻国际空间站半年,从而使空间站中宇航员队伍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扩大到3人。

  美国宇航局官员预计,工作人员需要近一周时间才能最终确定“发现”号是否在发射过程中出现机体受损情况,而判断“发现”号是否在空间轨道上受空间颗粒物撞击以及受损情况则需要一周半时间。

  按照计划,“发现”号机组成员、宇航员皮尔斯·塞勒斯和迈克尔·福萨姆将在此次太空之旅中开展两次太空行走,分别对航天飞机一个“机械手”进行测试和修理空间站外的一个设备。如果情况允许,他们还可能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对“发现”号热防护系统的修复设备实施测试。

  “发现”号这次任务很可能最终决定航天飞机是按计划服役还是提前退役,进而也将决定国际航天合作的象征——国际空间站能否顺利建成,堪称是一次“命运之旅”。正因如此,直到“发现”号点火前,围绕它是否应该成行的争议一直没有平息。

  ·徐超·(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发现”号带病升空(图)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