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期免费看 政治色彩浓 柏林电影战美苏下血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6:39 国际在线

  1945年纳粹德国灭亡之后,德国首都柏林被分为四部分,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别占领。随着冷战阴影的逼近,美苏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而柏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苏联占领区腹地,却由四个国家分别占领)成了冷战中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线。就在此时,一场特殊的战争——电影战在柏林打响了。

  1946年,战争结束已经一年了,但柏林市依然是一片废墟。由于文化设施在战争中
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的柏林人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看电影成了人们最好的消遣方式。当时,苏联和美英法三国在柏林展开了激烈的宣传战,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利用电影对柏林人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于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在柏林市中心的苏联与西方占领区的分界地带,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70多家电影院,以至于当时有人戏称这一地区的电影院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柏林人把这些电影院称为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电影,在一部美国影片中,美国人特意对苏联占领区的德累斯顿与美占区的休特加鲁特进行了比较,在影片中,德累斯顿整个城市一片废墟,画面灰暗并配以声音低沉的解说词,“这是德累斯顿,80%的街道被破坏了,市民缺乏生活必需品……”接着画面一转,一座漂亮的城市出现在观众面前,人们几乎看不到战争对城市的破坏,画面不但明亮了很多,解说员的语调也变得相当轻快,“这是休特加鲁特,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强烈的对比让观众产生了错觉,即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要比苏占区的德国人生活好很多。其实,在那个年代,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生活也相当困难,根本不像影片描述的那么轻松。

  在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插手下,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的政治讽刺寓言小说《动物农庄》也被改编为动画片。由于中央情报局提供了巨额资金,制片方共动用了80位卡通画家,绘制了30万幅彩图,制作出一部当时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动画巨作。然而在中央情报局的操控下,这部原本没有明显反共色彩的小说被彻底扭曲,影片中充满了对共产主义制度的诬蔑与诋毁,严重误导了观众。

  为了吸引柏林人观看,美苏双方可谓不惜血本,在票价上打起了价格战,美国人为在这场争夺观众的战斗中获胜,甚至不惜推出定期免费观看制度。虽然这些影片意识形态意味太浓,但低廉的票价还是吸引了不少柏林人前往观看,而蜂拥而至的观众又进一步刺激了双方电影战的升级,并逐渐引发双方投入巨资在文化领域进行全面对抗。仅在冷战初期,美国就从“马歇尔计划”中划拨了2亿美元专款用于反苏文化“心理战”,还用大笔资金直接策反苏联、东欧集团的知识分子,如给叛逃的波兰诗人米沃什颁奖,“给东欧和苏联诗人支付高额稿酬,哪怕是一首小诗也是如此,通过这种变相的贿赂鼓动他们叛变”。据统计,在整个冷战期间,由中央情报局插手的出版物至少有1000种,美国人甚至冒着被击落的风险,派遣飞机潜入苏联领空,空投其中的一些出版物。

  1961年,随着柏林墙的修建,东西柏林人和双方的电影院都被隔离开来,美苏在柏林的电影战不得不告一段落,冷战中最特殊的文化战争也就此落下了帷幕。(《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