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以黎硝烟中的核心动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09:38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国际观察)以黎硝烟中的核心动因

  综合本社驻耶路撒冷记者刘立伟、马晓燕和驻贝鲁特记者王昕、潘立文的报道:黎巴嫩安全人员证实,以色列战机15日清晨继续空袭黎东部和南部的桥梁与油库,造成至少3名黎平民死亡,12人受伤。前一天,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发表讲话,声称要向以开战,直至以腹地。

  以色列与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已进入第四天。分析人士认为,以黎硝烟之中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动因,归结起来在于三个方面:以色列与黎真主党、叙利亚、伊朗、巴勒斯坦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近期尖锐化,以方试图在两场冲突中一揽子解决众多问题;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助推了真主党的行动;美国目前没有太多的选择,未能向以施加足够的压力。

  以色列:“两条战线”的一揽子策略

  在以军士兵分别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和黎真主党武装抓走后,以分别发动了在加沙的“夏雨”行动和针对黎真主党的军事打击。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寻求在两条战线上一并解决它面对的多种问题。

  实施“夏雨”行动后,以政府就开始不断指责叙利亚和伊朗是造成以巴局势恶化的幕后之手。以色列称,叙利亚容留并资助哈马斯,“指使”哈马斯袭击以目标,它同时指责伊朗通过黎真主党向哈马斯转运武器和经费,制造以巴紧张局势来转移国际视线,以减轻国际社会对解决其核问题的压力。

  此外,以色列把伊朗核计划看作是对以国家安全的威胁,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干预。以在黎巴嫩大规模展开海空军事行动,也是试图让“伊朗因素”浮出水面,以求加速解决伊朗核问题,消除它所感到的威胁。

  但是,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很难“一劳永逸”地一揽子解决它与哈马斯、黎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之间的问题。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非洲历史系主任埃亚勒·齐塞尔对新华社记者说,以军事行动可以削弱哈马斯和黎真主党的力量,但是不可能将它们剿灭,这种军事行动将对伊朗和叙利亚与黎真主党和哈马斯的关系造成长远的影响。

  “双重原因”助推黎真主党行动

  黎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

  黎南部与以北部接壤,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1992年,黎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及其家属在以武装直升机的袭击中丧生。此后,双方多次交火、冲突不断升级。2000年初,为报复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以多次出动战机对黎南部真主党游击队的基地进行轰炸。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从现实层面看,分析人士称,真主党的行动有其更深的用意。首先,以色列正集中力量在加沙实施“夏雨”军事行动,此时在以北部打击以军,既可使以腹背受敌,又可以帮助哈马斯军事组织,也加强了真主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其次,有媒体报道称,黎真主党与伊朗、叙利亚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目前,伊朗正因为核问题而受到巨大压力,而叙利亚也屡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真主党此时采取行动,与以方发生武装冲突,能够帮助伊、叙缓解受到的巨大压力。

  美国:未向以施加足够压力

  在以黎冲突不断加剧后,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以军事行动进行了谴责。但是,对以有着重要影响的美国虽然呼吁克制,但仍强调以有权保卫自己。

  美国国务卿赖斯14日分别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通了电话,呼吁以黎等保持克制,但强调以有权保卫自己,认为在以北部边境有一个民主、稳定和繁荣的黎巴嫩符合以色列的战略利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14日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被黎真主党劫持的以军士兵,并称叙利亚和伊朗要对支持该地区恐怖主义的行为以及两国在此次危机中的作用承担责任。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面对伊拉克困境、伊朗核问题以及朝鲜试射导弹问题,美国在以黎危机中并无太多的选择和办法,只是表明一贯的立场,未能向以方施加足够的压力。

  目前,以黎之间的硝烟已使中东局势变得十分危急和脆弱,任何一方的不慎举动都有可能点燃火药桶,引发灾难性后果。历史经验多次表明,“以暴易暴”、“以牙还牙”的做法没有出路。因此,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和冷静,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才是驱散“硝烟”、寻求和平的唯一途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