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带伤凯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6:4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上午9时14分(北京时间17日21时14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给为期13日的太空之旅画上了完美句号。

  结束835万公里旅程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直播画面显示,17日上午,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
尼迪航天中心天气条件适宜降

  落。9时14分,“发现”号稳稳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专用跑道上。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目睹“发现”号平安回家,响起一片欢呼声。这是2003年

  “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宇航局首次完成近乎完美的一次航天任务。

  这也是近4年来,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迎接航天飞机降落。去年夏天因天气原因,“发现”号的着陆地点临时改到备用机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发现”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南部从天而降,经过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古巴西端后进入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结束了853万公里的“旅程”。

  最后一分钟看清跑道

  当天是多云天气,以至“发现”号机长史蒂夫·林赛直到着陆前1分钟才看清跑道所在。“欢迎‘发现’号返回,祝贺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发现”号停稳后,地面控制中心向林赛表示祝贺。“

  由于吸取了此前“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教训,NASA这次对于“发现”号机翼及机首整流罩的隔热防护层格外关注。“发现”号宇航员14日和15日用装在机械臂上的传感装置对航天飞机表面做了扫描,并把图像数据传送回地面控制中心。NASA工程师对这些图像仔细研究后认为,隔热层没有在飞行中受损。尽管一个燃料箱出现慢速渗漏问题,但经过严格检查,地面控制中心向“发现”号返程亮起了绿灯。

  为保证安全着陆,“发现”号还采用了多种防护手段。起落架轮胎使用一种更耐用的新型轮胎,在降落到4.8公里长的跑道时,机体装载的一个全球定位仪一直在帮助“发现”号导航。

  □“发现”历险

  战胜两大困难

  人类每次完成划时代的壮举,似乎都要经历艰难险阻,“发现”号也是如此。困难之一:发射前存在致命隐患。“发现”号在发射前就存在一个致命的安全隐患———隔热层泡沫脱落问题。7月4日,“发现”起飞3分钟后,外挂燃料箱的隔热层泡沫果然发生了脱落,至少有6块泡沫碎片脱落,其中一块还撞上了机身。

  困难之二:返航前遭遇管道渗漏。“发现”号液压系统辅助动力装置的一条管道出现了慢速渗漏,如果情况恶化,“发现”号在着陆过程中可能不得不关闭三个液压系统中的一个。直到返航前几个小时,NASA地面工程师们仍在对这条“问题管道”进行着密切监测,看是否会出现恶化进展,以便随时做出对策。

  悲壮

  无法改变退役命运

  “发现”号二次复飞的成功虽然标志着航天飞机能够恢复正常飞行,但航天飞机依然会在2010年国际空间站建成后退役。

  航天飞机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器。设计之初,科学家们认为它至少有以下几大优点:可重复使用从而降低费用、水平降落比飞船更安全、比飞船舒适、运载能力强。然而,从1981年航天飞机首次飞行至今,除了体现出舒适和运载能力强两大优点外,其他预想中的优点反而成了“致命伤”。《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说,航天飞机有3500多个分系统、250多万个部件,每次飞行成本约为5亿美元,既复杂又昂贵。它没有逃逸系统,实行人货混运,“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证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要远远低于相对简单的飞船。“发现”号这次飞行成功,对于航天飞机而言,只是把寿命延长了几年。

  希望

  国际空间站有望2010年建成

  航天飞机将恢复正常飞行,避免了被判死刑的命运;国际空间站将有望于2010年如期建造完成;国际空间合作也因此走出阴影充满希望……《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1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争议和担忧中第二次复飞成功,将会在上述三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空间站原计划总重量400多吨,目前建成部分只有183吨,其剩余舱段必须依靠航天飞机来运输。另外,建造工作需要大量的太空行走,这也只能依靠航天飞机来实现。

  庞之浩分析,“发现”号二次复飞的成功,证实了对航天飞机的多项改进确实有效,大大降低了航天飞机的故障概率。经过短暂的地面检查后,预计航天飞机将重新开始投入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作。

  对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发展,“发现”号此行成功也影响重大。为了参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和日本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和欧洲的“哥伦布”号实验舱都已运抵美国,静待航天飞机运载升空。因此,如果“发现”号失败,将直接伤害到美国与其他参与国的合作关系。而“发现”号的成功着陆,则使所有为国际空间站付出过数十年努力的各国科学家也都松了一口气,给本来布满阴影的国际空间合作重新带来了曙光。

  “发现”号复飞的启示

  “发现”号航天飞机第二次带着轻伤成功返回地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认为,这对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带来两大基本启示。启示一:载人航天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永远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探索与冒险,正是科学本身的意义之所在。启示二:一定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坚定不移地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之初,也曾有过到底是从飞船起步还是从航天飞机起步的争论。今天航天飞机所遇到的困境,我国两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专家认为,我们既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同时也要对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保持高度关注。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