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逃离贝鲁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2:55 光明网

  

逃离贝鲁特

  图为以色列海法市被炸毁的楼房。本报记者刘欣伟摄黎以军事冲突今天进入第九天,以色列国防军和真主党游击队的交战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世界各国的媒体和记者在连续作战十几天后,对进入胶着状态的战事已失去了兴奋点,对双方不断上升的人员死伤数字也已懒得去统计了。前天,一名欧洲媒体的同行还在对本报记者历数以方每次被袭的伤亡数字
,是当场死亡还是死在医院里,连伤在身体的哪个部分他都记得,可昨天记者在海法的新闻中心再次碰到他时,问他最新的伤亡数字,他说几百吧,记不住了,反正记了也白记,一会儿就变。随着战事进入中后期,以色列本地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大,他们的记者可以全程跟踪采访,这只能让外国媒体和记者徒唤奈何。CNN、BBC也不例外。这两天,国际媒体纷纷转向外国撤侨和黎巴嫩人逃难的报道中,记者们开始蜂拥到黎叙边界和开往塞浦路斯的各国军舰和货轮上,把镜头和话筒对准正在撤离的人们。撤侨和难民成为新一轮的新闻大战,其实这也是世界上每次大规模军事冲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战争带给人类的不只是死伤,随后的人道危机和流离失所才是烙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永远的痛。

  昨晚,运送首批从黎巴嫩战火中撤离的180名侨民的英国皇家海军“格罗斯特”号驱逐舰在以色列海军的指挥和配合下,经过11个小时的航行抵达塞浦路斯南部港口利马索尔。大批英国媒体记者随舰报道,英国天空电视台更是几小时不间断地直播。其实早在战事发生3天后,美英等西方在黎人员较多的国家就开始着手制订撤侨方案,但他们的撤侨行动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指责和抱怨。昨晚英国公民在抵达塞浦路斯后,质问英国政府为何花这么长时间才安排他们撤离,而法国早已经撤走了1000多人。一位母亲说她每天给英国大使馆打二三十次电话,最后才得以上船。

  美国人更是抱怨政府在撤侨行动上比打伊拉克动作迟缓得多,并指责政府向公民收取高额撤离费用。成百上千的美国人聚集在离贝鲁特12公里远的海滩上等待上船,大部分人都要等上一个通宵,他们对整个撤离过程的混乱状况非常沮丧和失望。

  而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则是先悲后喜,8名加拿大游客16日夜被以军空袭炸死后,加拿大政府明显加大了对其在黎16000名公民的撤离力度,总理哈珀更是在参加西方八国首脑峰会后直接乘自己的空客310专机亲自接自己的国民回家。报道说,他的专机抵达塞浦路斯后他并未下机,而是在机上补足睡眠,以迎接今晨第一批抵达的261名加侨。

  与此同时,大批黎巴嫩人也开始走上逃离家园的旅程,他们主要通过陆路从叙利亚边界各口岸涌往叙利亚和约旦。在黎叙边界,一位叫拉菲克的黎巴嫩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家都在逃离,但外国人是在回家,而我则不知去向何方。”

  据黎媒体报道,估计有近一半的黎巴嫩人正在和准备逃离祖国。黎饭店管理者协会主席皮埃尔·艾斯卡尔说,20多年的苦心经营现在毁于一旦,重建谈何容易。10天前的贝鲁特还是一片生机盎然、游人如织的景象,城市被鲜花和音乐包围,到处是阳光和笑脸。但转眼一切成空,断

逃离贝鲁特
壁残垣,只剩下不散的硝烟和愁云。约瑟夫·贾马利,这位一年一度夏季音乐节的组织者站在一片瓦砾的贝鲁特市中心说:“今年我们的音乐节将迎来50周年大典,我们请了欧美最流行的音乐组合,现在你看他们还有希望来吗?”

  不出一周,贝鲁特将成为一座“空城”,“中东巴黎——贝鲁特”也许将不复存在。走过边界,拉菲克和他的家人边回望着黎巴嫩一侧的土地边说,“我们肯定还会回来……”(本报特拉维夫7月20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