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专题 > 正文

留守贝鲁特的人们:战争中遭殃的总是老百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5:0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报道

  “7月17日深夜接到使馆询问是否要撤离的电话时,我真的感到恐惧”

  贝鲁特时间7月24日上午9点,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把电话打到新华社贝鲁特分社时,留守的首席记者潘立文过了好一会儿才接起电话,而一接起电话,他吐字极快。

  老潘说,以军的轰炸在继续,他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盯住战况,往国内时刻不停地发稿,一点都不敢松懈。记者本想做更长时间的采访,但老潘说,实在是没有时间了,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发出去的那些滚动战况。“你看了我的稿子就等于采访我了”,潘立文说。

  “我们时刻准备撤侨”

  次日,黎以局势再度吃紧,轰炸的消息通过各种媒介不断传回国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拨通了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武官迟广盛的电话。“您现在在哪里?”记者问道。“我在使馆,不过是使馆的地下掩体,”迟武官回答说。

  目前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有包括大使在内的八名外交官留守。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工作吃住都在使馆的地下掩体。使馆在开战之前储备了一些米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没有空袭的时候,我们也会出去采购一些东西,”

  迟广盛说。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刘向华是一位女士,也跟使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住在掩体里。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显得特别急促,并一再抱歉地说,由于工作电话只有这么一部,而且情况紧急,接受采访只能有五分钟的时间。

  刘向华大使介绍说,由于提前做了准备,目前使馆的食品供应没有问题,只是吃不到蔬菜。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问她,如果战争形势更加吃紧,使馆会不会再次组织撤侨。刘大使说,目前在黎巴嫩还有20多名华人,多半是在当地开饭馆做生意的不愿意离开。“我们当然是希望他们撤离的,但是目前他们自己不愿意。如果情况恶化,我们会尽力安排,时刻准备撤侨。”

  7月25日,以军轰炸了一个联合国观察站,四名观察员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中国观察员杜照宇。

  迟武官介绍说,杜照宇是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UNTSO)官员。UNTSO设立于1948年6月,观察员小组驻扎在贝鲁特和开罗,在安曼和加沙市设有联络处。

  迟广盛说,UNTSO在贝鲁特的大楼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有“明显的标志”,所以被以军轰炸到“很不寻常”。

  杜照宇本人隶属联合国编制,迟广盛说“以前也见过面”,印象中是一名30多岁的年轻军官。

  “经济垮了”

  从这场战争开始之后,嫁到黎巴嫩的中国女子赵颖就开始在国内媒体连载《一个中国女子发自黎巴嫩的日记》。生于1973年的她2001年结识黎巴嫩人爱德梦·依卜拉欣,后来随其赴黎,结婚,现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她本人在黎巴嫩教授中文,丈夫则是一家中医治疗中心的主治医师。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拨通她手机时,她已经随同家人从暂避的黎巴嫩北部回到了贝鲁特。她告诉记者,目前轰炸主要集中在贝鲁特南部,她家居住的东北区相对平静。

  记者问她,如果情况更加恶化,她有没有撤出贝鲁特甚至是回国的打算。赵颖回答说,她仍然不太想离开贝鲁特、离开黎巴嫩。

  “首先从战事上来说,轰炸主要集中在黎南,以色列最多是派遣地面部队从南向北推进。贝鲁特居住着太多的无辜百姓,以色列丢下一颗炸弹说不过去吧!”

  赵颖说,从感情上来说,她也很难割舍。她老公在贝鲁特有很多病人,很难中断治疗。其次她自己觉得“有责任”把黎巴嫩遭受的一切告诉国内的人。按她自己的话说,她是用一个有别于外交官和记者的普通中国人视角,来观察战争下的黎巴嫩百姓。

  赵颖说,虽然从去年夏天哈里里遇刺之后黎巴嫩就陷入紧张状态,不时有汽车炸弹事件发生,但这是她第一次亲身经历战争。“7月17日深夜接到使馆询问是否要撤离的电话时,我真的感到恐惧。”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问她,觉得战争对黎巴嫩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赵颖回答说,“经济垮了”。

  她告诉记者,她老公的中医治疗中心病人减少了60%,很多公司要么只上半天班,要么干脆停工。“损失最大的是旅游业”。夏季是贝鲁特的旅游旺季,今年预计有163万人来贝鲁特旅游,但现在全没了,另外还有15万黎巴嫩人逃到了叙利亚和

土耳其

  她自己的中文课班上,14个学生只有两个表示愿意来上课,“我也只好放弃”。

  赵颖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黎巴嫩人已经开始哄抢超市和市场里的东西。电话里她告诉记者,超市里的东西已经被抢得差不多了,目前情况反而相对稳定。不少超市因为担心员工的安全都提前关门,她自己家则是就地采购,不会开车去很远的地方购物。

  “黎巴嫩人目前是怎样一种情绪呢,仇恨、愤怒,还是其他的什么?”记者问。

  “疲了”——没想到赵颖用的是这样一个词。“他们想哭但哭不出来,而且,哭有什么用呢?什么都改变不了。战争中最后遭殃的总是老百姓。”

  “你四岁的儿子知道外面正在进行一场战争吗?”记者问道。

  赵颖说,她千方百计不让儿子知道。如果外面传来轰炸声就告诉他是放鞭炮,如果电视新闻播放战争画面就把他叫走,“主要是不想让他心灵中留下阴影”。

  赵颖还说,她在黎巴嫩的一对中国朋友刚刚回国了,就是为了孩子,他们的孩子已经到了记事的年龄,不想让他们的记忆里留下战争。-

  相关专题: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