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中的科学殿堂――新西伯利亚科学城见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1:38 国际在线 | |||||||||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马兴、李岳、金钟):在新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中,座落着俄罗斯重要的科研基地――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这里聚集了俄罗斯约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因此,也有俄罗斯的“科学城”之称。8月7日,“中俄友谊之旅”联合采访报道团对这座久负盛名的科学殿堂进行采访。 科学城位于新西伯利亚市区东南约30公里。说它是一座“城”,实际上并不确切,
在一个名为“学者之家”的三层小楼里,科学城资深的化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顾问费多尔?库兹涅佐夫向记者介绍了科学城的基本情况。他说,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是1957年创建的,当时之所以在这里建设大型的综合性科研基地,主要是因为新西伯利亚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交通枢纽;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还是苏联的战略后方,拥有一大批重要的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刚开始时,新西伯利亚分院只有10个研究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科学城已经拥有100多个科研机构,20余所高等院校,3万多名研究人员,成为俄罗斯科学院系统中规模最大、科研力量最强的分院。 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基础研究、开拓应用研究,是新西伯利亚分院的三大支柱。库兹涅佐夫说,国立新西伯利亚大学是科学城最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学生们一般要在学校学习三年,然后分配到相应在研究所实习两年才能毕业。 科学城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基础科学领域,科学城的数学所、物理所、化学所、生物所不仅在俄罗斯,甚至在全世界都非常著名;同时,科学城在应用领域的研究也成果颇丰。在能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核能开发、生物技术和航天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自科学城建立以来,已获得12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0余项科学院记名金奖。此外,这里还涌现出拉夫连季耶夫、坎托罗维奇、杜比宁等一批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1998年1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访问过科学城,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学者之家”发表演讲时说,“科学城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科研基地,一个17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约100个各类研究所、20所高校、数万名科研人员,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 库兹涅佐夫说,科学城近年来与亚太地区国家展开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中与中国的合作最为紧密。2003年夏天,中国科学院与新西伯利亚分院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在中国和俄罗斯各建三个高新科技园区,其中在中国的三个分别设在沈阳、长春和大连。此外,科学城与中国的上海、广州、宁波、哈尔滨等城市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到科学城进行访问和交流的中国科学家有500多人,科学城每年也有300多名科研人员到中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随后,中国记者们参观了化学研究所的晶体制造车间。据介绍,这里制造的高纯度晶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太阳能和航天科技领域,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宁静、安祥、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这就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学殿堂,她创造的不仅仅是科研成果,这里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同样是俄罗斯的宝贵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