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黎巴嫩决定派兵接管南部 美法讨论修改决议草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1:31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在美国和法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解决黎以冲突决议草案一天后,8月7日,黎巴嫩政府在安理会成员国表决前夕公开拒绝接受这一草案。黎政府敦促以色列国防军在国际维和部队抵达前立即离开目前所占领的黎南部地区,并承诺将会派遣1.5万名政府军控制真主党据点所在的黎以边境地区。

  西尼乌拉声泪俱下

  7日下午,阿拉伯国家外长在贝鲁特市中心的黎巴嫩总理府举行了紧急会议。黎总理西尼乌拉在会议上声泪俱下地讲道:“我们今天敦促国际社会能够尽快出台安理会决议,促使黎以实现停火,同时要求以色列军队全部撤离……以色列的进攻已将黎巴嫩打倒在地,这将使我们的国家倒退了几十年,我们至今还无法从震惊中恢复。”

  西尼乌拉进一步说,经内阁批准,黎政府已决定拒绝接受美法提出的决议草案。

  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报道说,在讲话期间,西尼乌拉神情哀伤,并多次流泪。他还几次中断演讲来平静心情。与会的黎外长也低垂眼帘,显得非常难过。

  美法提出的决议草案虽然要求真主党和以军立即停止对抗,但是却并没有明确要求以军立即撤出黎巴嫩。这无异于暗中默许了以军的地面行动。此外,草案还建议将联合国划定的黎以临时边界“蓝线”以北到利塔尼河之间地带设置为缓冲区,只允许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和黎政府军在该地区活动。

  政府军将接管南部

  西尼乌拉当天还宣布说,内阁还决定向黎南部地带部署1.5万名预备役士兵,这是自2000年来的第一次。分析人士指出,黎政府此举是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即他们有意愿和有能力去控制真主党的势力范围。

  黎新闻部长阿里迪也在同一天宣布了这一消息。阿里迪表示,黎未来的政治走向将取决于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的解决方案。

  阿里迪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停火,并强调黎政府对领土和主权所拥有的权力。”他指出,黎政府此举是想要展示他们欲结束这场危机的意愿,并促使各方能够尽快履行黎当局所提出的七点方案。阿里迪暗示说,黎方很希望获得国际社会积极的回应。

  不过阿里迪补充说,一旦政府军在黎南部部署完毕,真主党仍将作为一个代表南部地区民意的政党而存在。他强调说,真主党仍可以成为政府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续参政议政。

  以色列持强硬立场

  然而,西尼乌拉悲伤的神情显然并没有打动以色列人的心。以国防部长佩雷茨当天威胁说,如果民主手段不能使冲突迅速得以解决,那么他们将会扩大地面攻势。

  佩雷茨称:“我已经下了命令,如果未来几天内外交进程还没有结果,以军将采取必要的地面行动来控制那些武装分子用以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的地带。”

  佩雷茨8日在国会发表讲话时重申停火条件,称只有在黎南部非军事化、真主党解除武装并释放以军士兵的情况下,以色列才会接受停火。

  以司法部长拉蒙也表示,在国际维和部队进驻黎南部之前,以军不会撤出,因为他们的离开只会令真主党有机会卷土重来。

  以外交部发言人雷格夫也回应说,他们“赞成并支持”黎政府军进驻黎南部,但是以色列想要知道黎政府军进驻“所需掌握的原则”,以及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军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除真主党武装。

  阿盟要求修改草案

  7日傍晚,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在几番磋商后闭幕。会议表示完全支持黎政府提出的解决黎以危机的七点方案,并决定派遣一个三人代表团立即前往联合国总部,向安南秘书长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通报阿拉伯国家在解决黎以危机上的立场,并为修改美法决议草案作出努力。

  据悉,美法官员将在8日下午与阿拉伯代表会晤,然后再决定何时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部分官员猜测,提交时间可能会安排在10日。

  美法讨论修改方案

  鉴于黎巴嫩方面的不满,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德拉萨布利耶尔7日承诺说,法国方面将会考虑黎政府的要求,但是他并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否会把黎政府要求的撤走以军的想法写入草案。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当天与德拉萨布利耶尔进行了会晤。博尔顿在会后称,根据眼下黎巴嫩的局势,他们正在讨论对决议草案可能进行的修改。

  安理会本月主席、加纳常驻联合国代表埃法赫-阿彭滕说,安理会将在听取三人代表团的意见后,才能对美法决议草案进行定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说,美国也会听取安理会其他成员国的意见,以考虑是否对草案进行修改。但他同时说,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在考虑各方意见的同时,安理会应争取尽快通过决议。

  ·万艳·

  

黎巴嫩决定派兵接管南部美法讨论修改决议草案

  8月8日,在黎巴嫩南部作战的以色列士兵撤回黎以边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