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黎巴嫩总理流泪控诉以军暴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9:37 华商网-华商报

  

黎巴嫩总理流泪控诉以军暴行(图)

  无力阻止以军的狂轰滥炸,西尼乌拉悲从中来

  随着安理会在黎以停火协议上再度陷入分歧,以色列加大了对真主党的打击。面对以军的狂轰滥炸,悲愤至极的黎巴嫩总理、63岁的西尼乌拉7日在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上
流着泪控诉以军“蓄意屠杀”平民的行为,这对一个国家首脑来说是很少见的。

  “以色列在蓄意屠杀平民”

  据报道,黎巴嫩官方统计的最新伤亡数字显示,从7月12日以色列大举空袭黎巴嫩以来,黎巴嫩死亡人数已超过1000人,其中大多数为平民。而以色列军方的统计则显示,目前为止,以色列死亡人数为94人。

  面对重大伤亡,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7日在贝鲁特召开的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上流着泪控诉以军“蓄意屠杀”平民的行为。西尼乌拉说:“就在一小时前,侯拉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屠杀,这是一场蓄意的屠杀,有40多人死亡。以军在这场空袭中至少夷平了六座建筑物。”

  西尼乌拉讲到激动时泣不成声,他恳求与会的外长们协助寻求两国“迅速且无条件地停火”。抹去泪水后,他要求阿拉伯国家不要让黎巴嫩变成永久的战区,以及成为以色列的“出气袋”。西尼乌拉最后表示:“你们应该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是你们的权利,也是你们的义务。阿拉伯国家的安全休戚相关。”这番话赢得与会者起立鼓掌。

  据悉,也许是西尼乌拉的哭诉起了作用,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7日傍晚闭幕后,发表声明强调完全支持黎巴嫩政府提出的关于解决黎以危机的七点方案。会议决定派遣由阿盟秘书长穆萨、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和卡塔尔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贾西姆组成的代表团立即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向安南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通报阿拉伯国家在解决黎以危机上的立场,并在那里为修改安理会决议草案作出努力。中新

  西尼乌拉7日接受德国《明镜》周刊专访

  “我把这都记在以色列账上”

  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7日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的专访。就目前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目标实施的军事打击、他本人与真主党的关系,以及他对如何实现和平的设想回答了记者提问。

  《明镜》:你认为停火会很快达成吗?

  西尼乌拉:我们正在努力促成停火,但要实现停火还需要一些时间,也许要等到8月中旬,也可能时间要更久。我不想带给人们不切实际的希望。

  《明镜》:达成停火是你在和平倡议中提出的七项条件中首要的一项。你现在还支持这一和平倡议吗?

  西尼乌拉:是的,我们需要一个持久的解决方案,尤其现在是以色列30年内第七次袭击我们的国家了。这一次进攻无论在平民伤亡还是经济损失方面都是七次中最严重的。黎巴嫩现在已是遍体鳞伤。

  《明镜》:谁会为这些损失买单?是其他中东国家吗?

  西尼乌拉:以色列必须付出代价,因为它正在剥夺黎巴嫩生存的根本。以色列一直占领着黎巴嫩的部分领土,甚至拒不交出标有地雷埋藏位置的地图。从一开始我就把这些记在了以色列的账上。

  《明镜》:你的和平倡议的其他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尼乌拉:首先,必须归还被占的黎巴嫩领土和俘虏。其次,边境地区必须有政府军巡逻,而且只有黎巴嫩军队有权这样做。还有,联合国应该为黎巴嫩提供一支国际维和部队。

  《明镜》:你会接受北约成员国(维和)吗?

  西尼乌拉:绝对不会。我们和这片地区的前殖民地国家(指英国)和前托管国(指法国)军队都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我们黎巴嫩人坚持恢复主权完整,反对在这一点上设置任何限制,绝对不接受仅仅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局势。我们十分希望1949年签署的黎以停火协议能够被执行。黎巴嫩议会的所有派别都签署了这一协议。

  《明镜》:包括真主党吗?

  西尼乌拉:确定无疑。我的政府中的两位真主党内阁大臣都接受了这一协议。

  《明镜》:那你打算用什么作为回报呢?

  西尼乌拉:真主党很满意七点计划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归还萨巴阿农场以及释放真主党俘虏。如果以色列真心希望和平,它应该认真对待我们的计划。说到底,以色列60年来时刻备战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

  《明镜》:为了解决危机,(真主党)应该交出被俘的以色列士兵来交换被以色列监禁的黎巴嫩人。现在谈判进行的怎么样了?

  西尼乌拉: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无论是我还是我在内阁的同僚们都对真主党的绑架计划一无所知。对此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明镜》: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声称他们曾经通知过你的政府。

  西尼乌拉:不是这样的。

  《明镜》:真主党难道连俘虏被关在哪里都没有告诉你们吗?

  西尼乌拉: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对此我们也是两眼一抹黑。我们也不清楚真主党的战斗人员和武器藏在什么地方。纳斯鲁拉只是通知我们说,军事行动已经开始了。仅此而已。李珊编译

  西尼乌拉语录

  现年63岁的西尼乌拉是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后的第一位黎巴嫩总理。从政治立场来说,他是2005年2月14日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的黎前总理哈里里的亲信,反对叙利亚和伊朗扶持真主党武装对抗政府,主张在黎消除外国势力,让真主党放弃武装,使黎巴嫩走向民族和解,这也正是美国一再要求以色列的空袭不得伤害到西尼乌拉政府威信的原因。但以色列对黎巴嫩持续27天的狂轰滥炸还是让这位总理十分为难,他先是申辩,后是控诉,再到警告,然后愤怒,现在是哭诉,从以下语录中能看出他的立场在逐步转变。

  “黎巴嫩政府对黎以边境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也不会对此承担任何责任。我们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行为。”

  ———7月12日,在真主党武装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引发黎以冲突后,西尼乌拉紧急表态

  “国际社会应促成停火,结束以军对黎巴嫩人民的集体惩罚。

  ———7月15日,西尼乌拉发表讲话说

  “真主党在黎巴嫩建立了国中之国,他们听从伊朗和叙利亚的指令,这不是什么秘密。目前黎巴嫩的政府军实力还不足以制服他们,但必须解除该组织的武装……以色列也应释放黎巴嫩囚犯并撤离萨巴阿农场,为实现中东和平创造条件。”

  ———7月18日,西尼乌拉发表讲话说

  “以色列正在对黎巴嫩平民进行大屠杀,并摧毁黎巴嫩赖以生存的一切东西,这种愈演愈烈的野蛮侵略证明,以色列决意让黎巴嫩后退50年。”

  ———7月20日,西尼乌拉发表讲话说

  “我们一天又一天地经受轰炸,每天都有数十人死亡……我们的国家正在被一刀刀割裂,他们想让这个国家跪下来……黎巴嫩人的人权价值难道比其他地方的人们更小?难道以色列人的一滴眼泪比黎巴嫩人的一滴血值钱?”

  ———7月26日,西尼乌拉在罗马参加紧急会议时愤怒地说

  “我们已经告诉赖斯,在以色列停火前不会与她举行会谈。”

  ———7月30日,面对再次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西尼乌拉表达了黎巴嫩政府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不满钟和

  流泪中蕴涵力量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中,最值得同情的要数黎巴嫩政府———挑起冲突的责任本不在己方,却被无情地卷入了战争的洪流之中。战争期间,政府军队被炸、基础设施被毁之事层出不穷;而战后,则面临国家重建和难民回归等难题,这将成为拖垮经济的沉重包袱。

  而上任以来历经艰难的西尼乌拉政府,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总算使遇刺身亡的哈里里从人们视野中慢慢淡出,开始着手恢复国家正常秩序。不想7月12日的枪声使得一年以来的所有努力倾刻间化为乌有。在承受国内巨大压力的同时,西尼乌拉还必须硬着头皮参加国际社会的各种谈判。终于,以色列的狂轰滥炸使得这位立场温和的总理忍无可忍。先是愤怒声讨,后是强烈谴责,最终甚至在国际会议上哭了出来,“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并非不英雄”,痛哭中蕴藏的力量又有谁人能了解?这至少标志着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宿怨已经升级为全体黎巴嫩人对以色列的仇恨,流泪的双眼后有一颗不会服输的心。李振

  最新动态

  黎政府将派军队接管南部

  

  

黎巴嫩总理流泪控诉以军暴行(图)

  以军的轰炸给黎巴嫩造成重大损失,图为黎南部一个遭以军空袭的村庄,救援人员试图从废墟中挖出一具遇难者的尸体新华社发

  黎巴嫩政府7日晚举行会议,决定在黎南部地区部署1.5万名政府军士兵。据报道,黎政府强调说,在以色列军队从黎南部撤到黎以边界“蓝线”后,黎政府将在南部部署黎巴嫩政府军。真主党也发表声明宣布支持该决定。

  以防长称将扩大对真主党攻击

  以色列国防部长8日称,以军将扩大对真主党的打击,并计划扩大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占领。根据美联社的报道,以色列安全内阁将于8月9日召开会议,决定是否最后授权以军前进至黎以边境以北30公里的利塔尼河。

  以军击落真主党无人飞机

  以色列空军F-16战机7日傍晚在北部海域击落一架黎巴嫩真主党发射的无人驾驶飞机。据报道,真主党这种飞机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遥控的,低空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150公里,自重80公斤,翼展宽度为3米,可携带40公斤左右的有效载荷。

  以军发传单黎南部不能开汽车

  以色列军方8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苏尔上空散发传单,告诫人们在利塔尼河以南地区禁止任何汽车行驶,否则将遭到轰炸。传单告诫说,不管何种汽车,只要在利塔尼河以南地区行驶,都将被视为给真主党武装运送军械的车辆。钟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