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关注黎以冲突:耐人寻味的火线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0:03 新华网

  

关注黎以冲突:耐人寻味的火线报道

  这是8月5日,在边境附近的一个以色列村庄,一名女子因为亲人遇难而悲痛不已。这名女子的亲人是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火箭袭击中丧生的。新华社发

  据悉,在最近的一些针对黎巴嫩的空袭行动中,至少两名以色列战斗机飞行员故意
偏离目标,消息人士说,这些飞行员担心,他们受命打击的目标是被错误地当作真主党设施的,他们不再相信那些告诉他们目标和坐标的家伙。

  这则来自火线的报道很耐人寻味。看来,加纳村惨案的涟漪正在蔓延———7月30日,以色列的空袭曾击中黎巴嫩南部加纳村一栋三层楼房,造成至少54人死亡,其中包括37名儿童。而据法新社对官方死亡数字的一份统计,这样的人道灾难还在继续,自以色列于7月12日发动攻势以来,已有1000多人死于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其中多数是平民。

  事实上,加纳村惨案已经成为以黎冲突以来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平民伤亡让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受到更多的道义指责———不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随着无辜死亡者的增多,以色列媒体也开始转向,指责军方在装备、训练和情报等方面有所欠缺。现在,以色列战斗人员的频频故意偏离空袭目标也证明,这种压力已经传递到了这场军事行动的行动末梢———普通士兵身上,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当决定是否扣动扳机的最后一刻,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面对怎样痛苦的良心拷问。

  如果从这个角度观察,目前战事的受害者,就不仅仅是那些在炮火下丧失或者还在凄苦求生的黎巴嫩、以色列平民。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似乎就由战争与和平交替演绎,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沙场或是硝烟弥漫的火线,支撑宏大战事的始终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血肉之躯。战争吞噬了一些人的生命,也在改变另一些人的命运———也许,武力能够决定一场战事的结局,让一些人成了英雄、烈士,另一些人则是伤员、败将或俘虏,但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以暴制暴”的方式永远有它的双重特性。君不见,当年制造了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的主犯麦克维———海湾战争中的美国大兵,战争“后遗症”令其从曾经的“战斗英雄”沦落为“杀人狂”。而经历了伊拉克“胜利”战事的美国大兵们,除了肉体伤亡的代价,精神上遭受的摧残和扭曲也是巨大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患上了忧郁症,而近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去了趟伊拉克的美国士兵,很多人回国后还变“笨”了,出现了某些心智问题……

  战火,该停了。 (杨立群)

  黎巴嫩基础设施损失超25亿美元 80万人流离失所

  据《今日美国》报道,黎巴嫩发展与重建委员会表示,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以来黎巴嫩基础设施损失的价值已经超过25亿美元,同时有大约80万平民流离失所。

  发展与重建委员会是黎巴嫩的官方机构,1991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该委员会一直负责监督重建工作。目前该委员会已经开始清点此次黎以战争中黎巴嫩遭受的损失。该委员会主席查拉克称:“我亲身经历过自1975年以来黎巴嫩所卷入的所有战争。从破坏力角度讲这一次是所有战争中最严重的一次。这次战争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战争的代价令世界蒙羞

  因为2名以军士兵被黎巴嫩真主党俘虏,以色列与真主党的冲突已延续28天。英国《独立报》8月8日头版在《战争的代价令世界蒙羞》的标题下,公布了一系列数字:

  以色列军队在黎巴嫩南部的地面和空中打击中,已造成黎境内932人死亡,75人失踪,1/3是13岁以下儿童。29名黎巴嫩士兵丧生、3293名黎巴嫩人受伤,其中45%是儿童。91.3万黎巴嫩人流离失所,其中30万人是儿童。《独立报》驻黎巴嫩的记者说,在漆黑的夜晚,一些黎巴嫩母亲们想把孩子转移出危险,但他们却在黑夜飞机的嗡嗡轰鸣声中又被屠杀了。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专题

  来源:解放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