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黎巴嫩以色列中国媳妇:两人为战争原因争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8:14 东方网-文汇报 | |||||||||
赵颖 冯蓓 赵颖和冯蓓,两位中国女子。现在一个安家贝鲁特,一个落户特拉维夫。她们的经历很相似,都是在国内认识了前来中国学习中医的老外,后来结为连理,并随丈夫回国,一个去了黎巴嫩,一个去了以色列。她们现在都有一个儿子,赵颖的儿子4岁,冯蓓的儿子才1个多月。 看了赵颖的日记《黎巴嫩在哭泣》,冯蓓在赵颖的博客上留下一句话:“你住在黎巴
①感受 记者:在这次黎以冲突之前,你们感受过战火的硝烟味吗? 赵颖:没有。 冯蓓:也没有。 记者:那你们第一次感受到这次冲突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情景和你们的心情怎样? 赵颖:在冲突爆发之初的7月12、13日吧,当时心情复杂,害怕,但是不想表现出来,总是不相信战争就在眼前;同时冷静地分析,冷静地安排所有的事情,准备衣物、护照……做好随时撤走的准备。不过我们在北方还有房子,是一个缓冲。14日我们就去了那边,住了几天,心理上才缓过劲来。 冯蓓:我住在特拉维夫,没有直接感受到战争的影响。但我的公公婆婆住在海法,每天响几次警报,他们说听起来很让人烦。刚开始,公公婆婆到我们这里来住了几天,后来回去了,也不怎么怕了。公公觉得自己当年是军官,是个堂堂男子汉,所以要有点腔调,即使警报响了,他也不肯跟着其他人下掩体,不肯离开自己的家。 (此时,冯蓓请求离开,她要去给孩子喂奶。这个孩子出生后没几天,黎以冲突就爆发了,孩子的外公在冲突前离开以色列回国,现在只有奶奶偶尔来帮着照看。半小时后,冯蓓回来。) ②镜头 记者:黎以冲突已经持续了四个星期了,有什么情景给你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赵颖:那是8月4日,早上7点,以军炸掉了通往北方的路。我看见一辆汽车,一家三口,被爆炸的尘土和石头埋住,只有驾驶座上的男人露出一条右胳膊和半拉头颅,可怕至极,我相信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镜头。 还有,以色列的战机两次在贝鲁特上空盘旋,感觉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随时有危险。最震撼的是加纳村惨案,太多血腥的镜头,我在日记里写了。 记者:对黎总理的几次哭,有什么印象? 赵颖:我想全黎巴嫩人都在笑话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有人说他太没有外交风度。今天早上我去买菜,卖菜的都在说,黎巴嫩有这么一个爱哭的总理,这个国家算是完了,那么弱的总理,那么弱的政府! 冯蓓:我没亲眼看到过。只是在电视上见过海法人听到防空警报时惊恐万状的样子。有时候电视新闻就像是直播,看到他们狂奔、恨不得马上找个洞钻下去的情景,我能想象他们的恐惧。我在海法有一朋友,她的经历印证了我的想象。她说第一次听到防空警报,真是害怕极了,从来没有经历过啊。 我在电视上还看过一件事,身边的以色列人都很震动。那是一个年轻的以色列军官,带着七八人的小分队深入到黎巴嫩南部,在他们身边突然出现一个手榴弹,军官立刻扑上去,士兵得救,他死了。以色列人说,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这样具有牺牲精神的人,不简单。 ③声音 记者:通过你们平时的观察,身边的朋友,媒体上,当地的老百姓都是怎么看待这次冲突的? (冯蓓的孩子又哭了,她说半小时后再上。在等待中,赵颖那边“说话”了,不过传出来的是三串看不懂的字符:bb,,,,,,,,,bhlgyum……jiiiij-jt667n76bt6t6jhynynn……mycf\hujk……赵颖说,是她4岁的儿子在乱敲键盘。说着,冯蓓回来了。) 冯蓓:他们(以色列人)觉得这次的抵抗是正义的,大部分人都支持这次抵抗战争,并且希望能和黎巴嫩政府,而不是真主党,有和平协议。 赵颖:刚开始的时候,黎巴嫩大部分老百姓也骂真主党给黎巴嫩惹祸。但战争进行到今天,黎巴嫩老百姓可以说是痛恨以色列,本来不支持真主党的人也开始希望真主党能够给予以色列官方和军方更大的打击。 冯蓓:他们觉得战争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过去的几年里真主党时不时地发射火箭到以色列北部境内,黎巴嫩政府没有能力控制他们,以色列人觉得忍耐是有限度的。 赵颖:以色列残害黎巴嫩无辜百姓的例子越来越多,无休止的轰炸,海陆空封锁,汽油、食品、药品都不能正常地运送进来,致使黎巴嫩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他们觉得“以色列要把黎巴嫩人赶尽杀绝,不是光真主党”。蓓蓓,你知道加纳村惨案吗? (看来,这个话题点燃了她们之间的“战火”,毕竟已经是人家的媳妇。记者并不急于干涉,暂且“坐山观虎斗”吧。) 冯蓓:我知道。但是以色列人说真主党总是躲在群众中,不是正规军队,以军没办法不出错的。不像以色列,军队出战时总是先把妇女和孩子保护起来。所以我也没有办法评论,我不是说他们是对的,但是很无奈。 赵颖:反正黎巴嫩人民已经愤怒了。黎巴嫩人民久经战火根本就不怕战争,而且在战争和压力之下反而更英勇,你在电视上可以看见,连妇女和儿童都会挥着拳头说:“以牙还牙”。 (差不多了,争论不能再升级了。) 记者:其实你们传达的是双方老百姓的观点,看来,分歧还是不小。蓓蓓,我想问问你,以色列人认为战争有效果吗?能够保障他们的安全吗?他们不害怕战争? 冯蓓:有没有效果现在还不知道。没有人不怕战争,也不是以色列人喜欢战争。这么多年来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他们已经厌倦战争……但是,真的很难看到他们对别人展示自己的伤痛,所以我很难告诉你。 我儿子不停地在哭,我要经常过去看看。 ④影响 记者:我们换个话题。这次冲突对你们自己,对你们在当地的中国朋友有什么直接影响? 赵颖:老公诊所的生意减半,我的中文课停课。本来正在协助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和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创建中东第一家孔子学院,现在只能停顿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安全没有保障,生活在紧张和压力之下,学校不知何时开课,对黎巴嫩未来担忧,对中东和平失去信心。 如果我认为战争开始影响到我儿子,或者我们全家的生命无法保障,我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冯蓓:我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我一直在家里带孩子。我希望他能安静地长大。我在海法有个朋友,她也成了以色列的媳妇。不过她现在还在读书。真主党刚开始向海法发射火箭弹的时候,她非常害怕。她的学业受到一点影响,停课了一个多星期。后来不怕了,学校也复课了。中国大使馆一开始就开通了求助热线,帮助在北部的中国人撤离。但我的朋友没走,她要和老公在一起。 记者:以色列政府现在决定,暂时转移北部边境地区的大约1.7万名居民,将他们撤到远离边境的安全地区。撤离的人当中有没有你的朋友? 冯蓓:没有。北部居民已经有很多人离开自己的家南下了,他们到朋友或亲戚家去避难,还有一些人去了愿意收留他们的陌生人家里。但的确还有很多人留在当地,他们在地下掩体里住了很长时间,快吃不上东西了。 ⑤愿望 记者:通过这次亲历,你们对战争有什么新的看法?有什么愿望吗? 赵颖:低级的手段,残忍的方式,本应属于石器时代的故事,竟然还在今天发生……我一辈子不会跟任何人吵架或打架。这段亲历,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有这样一段经历,我甚至有点高兴。 我有机会写我的博客,发表我的日记,向国内的读者描述我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我对战争的看法。我想今后,我会用毕生的精力和个人的影响去宣扬和平。 冯蓓:这次冲突让很多支持和平的以色列人失望了,这个真的是很可怕的事。但我还是要说,战争毕竟不是办法,不管多么尖锐的矛盾,都应该找到和平的方式来解决。 (对话进行得很不顺利,断断续续地拉了好几个小时,当地已经是夜幕降临。令记者不安的是,冯蓓的儿子还在哭,赵颖那边说断电了,以军轰炸电厂的结果,贝鲁特城将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会有一盏烛光陪着赵颖。祝愿她们,都平安!)(本报记者李道胜) 相关专题: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