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在俄罗斯看歌剧(今日俄罗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1: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歌剧同文学、诗歌、绘画、建筑等艺术一样,具有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

  俄罗斯歌剧的崛起要晚于意大利歌剧200余年,但自19世纪初叶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创造,它已拥有一批精彩的经典剧目,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于1836年创作的《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人引以为骄傲的开
创之作,奠定了俄罗斯歌剧在世界上的地位;由5位新锐音乐家于19世纪后期组成的“强力集团”,即新俄罗斯乐派,也对俄罗斯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俄罗斯音乐的明灯”柴可夫斯基,以其11部歌剧的卓越创作成果将俄罗斯歌剧推向了辉煌;到了20世纪,享誉国际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又把俄罗斯歌剧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俄罗斯人喜爱歌剧的热情是渗透到灵魂深处的。他们非常珍惜看歌剧的机会,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时节,剧院里也总是座无虚席。俄罗斯的演出季通常安排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演出旺季则从天气最冷的12月开始,至少要持续4个月。每逢演出季时,莫斯科的几百家剧院里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演出。在莫斯科大剧院、克里姆林宫剧院和莫斯科新歌剧院,世界歌剧轮番上演,演出最多的是莫扎特、唐尼采蒂、威尔第、普契尼和马斯内的作品。俄罗斯本国的经典之作也深受欢迎,如: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达尔戈梅斯基的《水仙女》、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和《奥涅金》、普罗科菲耶夫的《三个橙子的爱》、肖斯塔科维奇的《鼻子》。

  圣彼得堡的马琳斯基剧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国家剧院,外表朴实无华,场内尽显皇家气派。我常常专程去看演出,有时周末可赶上看3场。该剧院有50多部保留剧目,其现任艺术总监瓦列里·杰捷耶夫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只要是他指挥的歌剧,场场爆满,特别是他指挥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简直一票难求!

  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新歌剧院上演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完全现代版,舞台布景以简单的黑白色为基调。在人物塑造上,薇奥列塔不是高贵华丽、穿着宫廷礼服活跃于上流社会的交际人物,而是一袭贴身黑裙、略带野性和性感的现代女性。在音乐处理上,这一版本也大为不同。女高音原本是一位戏剧女高音,可在新歌剧院上演的这出剧目中,女高音变成了轻巧的抒情女高音,弱声处理得多,声音控制得好,声音穿透力强,音乐线条美,几乎只用了60%到70%的声音在演唱。男高音演唱也较轻巧,音色美,穿着现代,格调形式上也不同以往的《茶花女》,听后耐人寻味,不能忘怀。

  新西伯利亚歌剧院在克里姆林宫剧院演出的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在视觉和听觉上也充满新意。以往所有的阿依达都是身材高大、强壮的戏剧女高音,而在这里走上台的是一个娇小玲珑的抒情花腔女高音。舞台大且深布景逼真,演员在人工雨中演唱得浑身湿透。最后,男女主人公只得一个光着膀子、一个身穿睡衣谢幕。

  观看俄罗斯民间歌剧同样是一种享受。表演时,舞台气氛热烈,感染力强。尤其是《伊戈尔王》和《萨特科》这两部俄罗斯歌剧,舞美丰富,舞台亮丽,气势宏大。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整齐的群舞,丰富的和声,和谐优美的合唱,都让人耳目一新,真切地感觉到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特性。

  俄罗斯是很重视培养歌剧演员的。莫斯科著名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和格涅辛音乐学院,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综合训练学生的歌剧表演,很多学生二三年级时就在学校排演的歌剧中担任角色。在这两所学院的音乐大厅里,经常可看到《茶花女》和《波西米亚人》两部外国歌剧的排演,其主要角色有时是请已毕业工作的演员来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经常以音乐会形式组织歌剧演出,格涅辛音乐学院则把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译成俄语演唱,并且排演一些俄罗斯民间小剧目,以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赶上演出季,学院有时会在一月内安排3部歌剧的排练和演出。

  (作者为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

宋 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