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外媒体评析:中国何以出现“啃老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9:19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生活着一批被人们称之为“老克拉”的群族。他们大多出身于豪门富室,在新中国诞生前接受过“洋化”教育,他们目睹或亲历过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解放后,他们依靠丰厚的“家底”依然过着富足的生活。但社会的变革和生活的变迁,使他们的日子过得与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昔日风光不在,因而总感到若有所失。但令人难以逆料的是,在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在上海等大城市,竟出现了虽不同于“老克拉”群族,但同样仰赖于长辈生活的“啃老族”;他们尽管大多
都有高学历,但就是不想就业,却过着奢侈的生活……

  日本一家媒体最近报道说,以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眼下“啃老族”的说法非常流行。据悉在20多岁到30多岁的人群中,这种现象在增加。调查表明,住在上海的除学生以外的未婚者中,85%的人生活的一部分或全部靠父母,这个比率之高令人吃惊。

  报道还称,中国自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这些人正是独生子女中的第一代人。这代人的身边有6个大人,即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从小就受到百般溺爱,想要什么有什么,兜里从来不缺零钱。简直就是一个“小皇帝”。

  日本《世界周报》在这篇题为《不工作的青年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文章说,他们学历并不低,还有不少人是研究生毕业,但就是不想工作,这不完全是因为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些人自尊心很强,对自己的能力也深信不疑。即便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为寻求更好的待遇,轻易地就把前面的工作辞掉。但是,在今天的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企业,工作时间都比较长,要求员工每天都做出努力,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重新求职的年轻人想法过于简单,所以重新就职的成功率极低。还有,那些研究生毕业的人一开始就要求高报酬,所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结果很多人便成了待业的闲人。

  这家周报称,他们靠着父母,但据说父母也情愿。他们认为寄托着一家的期望,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似乎认为“孩子还不能马上工作,还需要时间”。因此,他们认为孩子在工作前的一段时间由父母养着理所当然。

  令该报不解的是,这种“啃老族”并不只是出现在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开始出现在收入低的家庭。对工作不适应,对工作没有思想准备的青年;反复跳槽的青年;被国有企业裁员的青年;既没学历也没有技能,又不愿意干脏活、苦活、累活的青年等在增加。甚至听说在有的不富裕的家庭,靠养老金生活的父母去干临时工,养活不干活的儿子。

  为什么上述年轻人没有工作热情呢?《世界周报》归纳出如下三个原因:第一,可以认为年轻人没有从学校毕业后就独立的心理准备。因考试教育导致的弊端,年轻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进入学历更高的学校,他们不会设计自己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生活方式。

  第二,即便顺利就业,对工资待遇不满。在中国,工资水平仍比较低,可是对年轻人来说,除日常生活用品外,还要有买时装,出去旅游等费用。而这方面的费用跟日本不相上下。去商店看看,女性的服装及提包等,不少是1000元至2000元。在谈情说爱的年轻人中颇具人气的主题公园等,入场券就得100元到200元,乘坐一次游乐设施要50元到100元,几百元钱转眼间就花出去了。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的人工资一般是1000元,好一点的2000元,由此可知他们对那点工资收入何等不满足。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断跳槽,以寻求更多收入。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一个固定职业的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

  第三,国有企业大量裁员,但相关再就业保障政策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临时待业的过程中,年轻人也就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也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工作和收入不满,虽然孩子干得很起劲,父母却让孩子辞职。在父母看来,与其让孩子干看不上眼的工作,还不如在家由自己养活好。

  这家周刊还援引教育工作者的分析说,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存在问题。一般来说,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身体养育非常重视,而对子女独立意识的培养教育却很缺乏。看看最近几年中小学生中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对这点也就不难理解了。还有,父母还希望自己老后由子女照顾自己,所以害怕子女独立离开家,也许在无意识当中限制了子女的独立心。

  按中国的传统,不忘养育之恩,孝敬照顾上年纪的父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但该刊认为,中国的这个传统正在发生动摇,就出现“啃老族”现象而论,似乎他们的父母也有责任,因为“父母对子女的依恋似乎让人感到有点太过分”。(阿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