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伦敦在“恐怖”中正常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10:31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李建中(8月11日发自伦敦)□晨报记者 田辉

  “我回国的航班是明天的,会不会也被波及呢?电视里那位和蔼可亲的播音员告诉我,如果要确认你的航班情况,请你每隔3小时咨询一下机场问讯处。

  ———晨报记者8月11日发自伦敦

  英国全国10日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但伦敦看上去依然平静,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地下的交通系统里,依然是人潮汹涌。

  相关报道重装上阵

  英国的传媒行动非常迅速。昨天下午6点当我搭乘伦敦的circle线(伦敦地铁线之一)赶回到住处的时候,发现当天的晚报都已经毫无例外地把“伦敦进入最高警戒状态”、“警方阻止恐怖袭击”等做成了醒目的标题,一律放在头版,而头版上也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照片。

  今天早晨的BBC新闻更是显示了英国新闻力量的强大,他们在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希斯罗机场甚至一些即将出门旅行的家庭里都安插了现场新闻转播。除了24小时的滚动新闻、各类专家访谈等资讯类节目,还有和蔼可亲的家庭妇女教你如何装运行李,避免携带各类违禁物品等,各类节目纷纷重装上阵。

  普通居民非常关注

  尽管媒体营造的“恐怖”气氛依然笼罩着伦敦,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事件对于普通伦敦市民的生活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是在地铁里几乎是人手一份报纸,没有报纸的人就把头俯在旁边看。车厢里到处都是有关于这次袭击的细碎讨论。

  “种族压力的确存在”

  我下榻的旅馆门房是一个印巴裔的年轻人。我们做了个简短的谈论。当我问及他作为一个印巴裔移民是否对此事件感到有压力时,他明确地抱怨说,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让他们这些不同肤色的亚洲裔移民受到不同的对待。虽然大家不会在公开场合讨论种族话题,但有些压力是看不见的,并的确是存在的。他自嘲地对我说:“不过,我不会对恐怖势力让步。”

  游客担心航班取消

  另外,像我这样的外国人也开始有点担心。因为根据报道说,大约有15%的国际航班11日依然会被取消,40%的国内航班也将被取消。报道还说,今后几天航班延误、取消的情况将数不胜数,影响可能会持续一个月。我回国的航班是12日的,会不会也被波及呢?电视里那位和蔼可亲的播音员告诉我,如果要确认你的航班情况,请你每隔3小时咨询一下机场问讯处。

  记者手记 希斯罗机场惊魂一日

  □晨报记者 李建中

  伦敦。8月10日。天气不错,旅游的好日子。本来我的计划是:参观国会大厦、白金汉宫……突然收到来自国内的短消息。“伦敦希斯罗机场有炸弹,你是不是可以去看下?”———恐怖分子怎么这么会挑时间?

  到机场的时候,现场已经乱成一团:无数衣着光鲜的外国人席地而坐。有的则疲惫的躺倒在座位上。他们中有的人据说从早上7、8点钟就已经开始等待。所有的检票柜台统统都亮出了“关闭”的字样。机场里遍地都是警察,有几个还是全副武装,乌黑的冲锋枪就端在胸口,神色严峻。

  现场不能提供我太多的信息,每个人都跟我说:记者先生,请你和我们的新闻发言人交涉。一个警察告诉我希思罗机场的新闻办公室就在皇后大楼。

  在一番问询后,我还是找到了皇后大楼。但是整个大楼居然人去楼空,门口抽烟的一个家伙笑眯眯的告诉我:今天所有人都在现场办公。

  一个绿背心,两个绿背心,三个绿背心(机场工作服)……大概是希思罗机场的土地爷爷最后被我这种逮人就问的坚韧精神打动了。居然空降给我一个新闻官:当时我刚刚乘坐自动扶梯在两个机场出入口之间瞎转。身后走来一群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个人的背后用斗大的字写着“新闻官”!!!

  采访完新闻官,接着采访警察局,跟着一个个盘问滞留的旅客……等到坐在机场的电话亭旁边,开始给国内口述现场情况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伦敦傍晚时分,准备乘地铁返回。

  衣冠不整,灰头土脸。刚走下自动扶梯,就被警察拦住。一个大胡子警察笑眯眯冲我过来,很客气的说:先生?能不能请你配合进行安全抽查?

  我能说不吗?

  新闻分析 □晨报记者 田辉

  这是典型的“基地”策略

  “基地”是否为元凶?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潘光认为,从袭击方式、袭击目标、袭击人群和袭击发动者等方面看,这次发生在英国的航班恐怖阴谋和“基地”组织的手法颇为相似,但仅以此就断定是本·拉丹和“基地”组织所为,还为时尚早。

  不过,这起恐怖图谋的时间颇令人寻味。一个月后,就将是“9·11”恐怖袭击五周年。五年来,“基地”组织遭受重创,化整为零,但在其影响下的直接或间接恐怖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从埃及红海爆炸案到马德里地铁袭击,再到去年的伦敦地铁连环爆炸,背后都有“基地”组织的影子。这次一些英国穆斯林青年拿美国三大航空公司的飞机下手,不排除有效法“9·11”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为何又是南亚裔青年?

  为何嫌疑人又是生活在“文明社会”

  中的南亚裔年轻人,潘光认为,他们虽在英国生活多年,但和自己的母国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深受伊斯兰极端宗教和“基地”组织的影响。

  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仇视西方文明,崇拜伊斯兰极端教义,对身在英国的穆斯林青年非常有吸引力。

  反恐为何如此艰难?

  这次发生在英国的恐怖阴谋说明,恐怖活动可以被暂时中止,但却无法做到彻底阻断,究其原因,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认为,是美国和英国的反恐努力根本没有触及到恐怖主义的深层次原因,即穆斯林世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不满,对美国在中东包庇以色列的不满,对现存的国际秩序不满。既然存在不满,他们就要采取自己的方式进行改变,而影响巨大、且极具参与性和鼓动性的恐怖袭击,就是他们的首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