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走进以色列“难民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18:36 新华网

  新华网耶路撒冷8月13日电(记者马晓燕刘立伟)地中海、帐篷、金色沙滩、蓝天白云,总能让人联想到浪漫假期,或者快乐的夏令营。然而,曾经是度假胜地的以色列西南海滨尼察尼姆,如今却被改造为数千名北部居民的避难所。

  海风卷起层层浪花,似乎也吹皱了人们的眉头。“赶快停火吧,我想回家,”17岁女孩玛阿妍叹息道,蓝色眼睛流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忧郁。

  玛阿妍住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为了躲避黎巴嫩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她和家人两周前被迫转移到尼察尼姆营地。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她主动申请当一名营地志愿者,帮助工作人员照看老人或儿童。

  

走进以色列“难民营”

  8月11日,在黎巴嫩南部城市提尔附近,几名黎巴嫩民政队员运送在以军轰炸中丧生的黎巴嫩人遗体。当日,黎巴嫩最高救援机构称,以色列自上月12日以来对黎巴嫩的轰炸至少已造成1115人死亡、3600人受伤。 新华社/法新

  “这个暑假不寻常。我很欣慰能够为困境中的人们做一些事情,但我情愿这一切不曾发生,”玛阿妍说。

  搭建于7月17日的尼察尼姆营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15个超大帐篷能够容纳5000人,是南部最大避难所。每个大帐篷里住着约300人,家家户户都有小帐篷,那是他们唯一的私密空间。人们在食堂排队领取一日三餐,把沙滩作为天然运动场。营地里还设有简易医务室、幼儿园、犹太会堂、公共电话亭以及露天电影院。

  “这里是难民营,一个美丽的难民营,”营地负责人盖伊告诉记者,“北部居民把它当成临时落脚地,有条件的去投奔亲戚朋友,其他难民只能留在这里,直到局势平静。”

  刚刚从沙滩走进帐篷的伊丽丝苦笑着说:“我可以每天晒太阳,孩子们尽情嬉戏。吃饭不发愁,安全有保障。但是这里毕竟不是我的家,我家在塞费德。一些亲戚还留在北部,我很为他们担心。”

  现年53岁的以色列籍阿拉伯老汉托尼是营地里的新成员。说到“南下”原因,托尼摇摇头:“我本不想来,可是6日晚上,一枚火箭弹打到海法市内阿拉伯人社区,炸死3个人,其中一人是我朋友……”

  托尼目光赶紧转到别处,沉默了好久,才继续说道:“天天听到防空警报,但不知炸弹会落在哪里,这让我焦虑。”

  除尼察尼姆外,以色列政府还组织北部城镇1500多名老人集体撤离,将他们安置在耶路撒冷的大小旅店;特拉维夫展览中心也集中了一部分避难者。

  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始于7月12日的冲突至今已至少造成1100多名黎巴嫩人和13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沉入大海。不少人聚集在露天屏幕前看新闻。以色列电视2台报道说,以色列和黎巴嫩同意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将于格林尼治时间14日5时停火。

  “太好了!”人群中传出欢呼声。

  “没有人希望战争,我们都盼望着早日停火,在和平中过正常的生活。相信黎巴嫩人民也一样,”来自北部港口城市纳哈里亚的伊兰说。紧接着,他开始和朋友们谈论回家后的计划,做可口的饭菜、带女儿逛公园、看望父母……

  “政府原本计划再搭建4个避难营地,不过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必要了,”营地负责人盖伊微笑着说,“我也要回到公司上班。为了和平,我们已等待太久。”(完)

  

走进以色列“难民营”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