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小泉的不义不仁不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1:01 国际在线

  作者:陈志江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选择日本法西斯投降的8月15日参拜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小泉选择“8·15”以公职身份到靖国神社参拜,在下台前撕下一切伪装。小泉坚持
参拜的表面说词,是要兑现他的竞选承诺,但实质却反映出小泉的战争观和历史观。小泉将其个人感情和信念置于人类道义和日本国家利益之上,干下了不义、不仁、不智之举。

  说其参拜不义,是因为今年是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庄严审判60周年。小泉特意选择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的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是公然向世界人民挑战,为侵略战争翻案。小泉曾多次称,靖国神社内的亡灵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祭拜英雄有何不可?为了参拜,小泉甚至放弃了在“外交告别之旅”时到美国国会讲演的机会,足见其对“靖国亡灵”的感情之深。

  日本武士道的忠实鼓吹者新渡户稻造曾引经据典,将“义”解释为“毫不犹豫地据理而为的决断力”,“是一条引导人重新走向乐土的正途,一条很狭窄的正途”。如今,日本国内修宪呼声甚嚣尘上,加快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日本正处于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小泉坚持参拜,自有其战略考虑。用新渡户稻造开列的标准衡量,小泉就是要以其特有的决断力,引导日本重走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不义”之路。正是小泉在其上台后的5年多时间里,连续6次参拜靖国神社,鼓舞了日本右翼势力,导致日本出现政治右倾化趋势。在二战结束60多年后,日本政界在对侵略战争反省问题上出现倒退,难道不是小泉连续参拜带来的恶果吗?

  说其参拜不仁,是因为小泉一直鼓吹参拜的个人色彩,属他“个人自由”,是为了表露他的“个人心理”。日本媒体指出:“作为首相,任何公开活动都无私人身份可言”。日本民间组织也多次因小泉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而将他告上法庭。日本最大的在野党党首、自民党实力派人物小泽一郎也批评说,“靖国神社祭祀被称为战犯的人违反了靖国神社的宗旨,因为这些人不是死于战场。不用中国和韩国说话,这些人对日本国民也是负有战争责任的。”一位资深日本记者说,小泉所说的“心理”准确的中文含义应是“感情”。小泉把甲级战犯捧若英雄,对其顶礼膜拜,完全是他个人感情和立场的大暴露。

  小泉每次参拜都不忘重复一句,“是战死者的牺牲才换来今天日本的幸福”。事实是,那场战争带给日本和世界的只有灾难。如果小泉站在战后的日本废墟上或是站在广岛或长崎原子弹爆炸的遗址上,恐怕他再也没有勇气说出是战死者换来日本幸福之类的昏话了。日本法西斯当年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整个人类带来了多大灾难,各国都有明确记载。仅以日本统计数字为例,1937年至1945年日本共支出战争经费7500亿日元,动员兵力730万人,军民死伤311万人,其中军人军属战死者为230万人。全国非军事性财产损失653亿日元。战争后果是日本被夷为平地,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如果不是昭和天皇下诏投降,而是按照当时军国主义分子提出的“一亿玉碎”的口号继续顽抗,日本人民、民族和文化,有可能受到灭顶之灾。这一切明明是日本军国主义带来的恶果,怎么能说是战死者的牺牲换来了日本的幸福!

  其实,包括日本绝大多数战死者在内,他们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牺牲品。一位常年从事中日友好的著名活动家对记者说,当年在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和教育下,确有部分人是自愿上战场的,但更多的人是被强征去的。在战场上,军人们更多的期盼,不是战死后到靖国神社会合,而是希望结束战争,平安回家。小泉说要对他们的战死表示感谢,是对他们人格的最大侮辱和不敬。

  说其参拜不智,是因为小泉的参拜之举,不仅使日本外交陷入困境,也使日本的国家形象和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小泉参拜导致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恶化,中日高层互访中断多年,韩日首脑互访陷入停顿,日本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努力严重受挫。小泉访问欧美时,多次在历史问题上受到被访国领导人的斥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问日本时也对小泉的参拜行为提出批评。政治关系的紧张与倒退,也使日本的对外经济失去了诸多良机。小泉居然不顾事实,还在厚颜无耻地讲“参拜不影响日本对外关系”。可见,只要能满足他个人的信念与愿望,小泉可以无视事实、不顾廉耻、不顾国家利益。

  小泉作为即将过去的政治人物,以他特有的表演把自己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坚持参拜,只会使日本外交陷入更大困境。如改弦更张,则会受到日本国内外的欢迎。这就是小泉参拜留给历史的警示。

  来源:光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