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感受日本“枯山水”庭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8:09 新华网 | |||||||||
新华网东京8月21日电(记者倪红梅)对冥想和参禅感兴趣的游客到日本京都往往不会错过感受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庭园的机会。据称,这种以白砂、石块和苔藓等简朴元素构造的精神化庭园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体现。 坐落在古城京都西北的龙安寺石庭被公认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走进它的前庭,便看到一块长方形“砂地”:面积不大,长25米,宽10米;白色的砂石被细细耙过,留
与郁郁葱葱、小桥流水式的华丽庭园相比,“一沙一世界”的“枯山水”乍看毫不让人感觉惊艳,但静坐在廊下面对它,就渐渐生出一些意味。三两块一组的石头摆放似乎不经意,但和谐自然。耙好的白砂在石块组群周围呈同心波纹状,仿佛水波在小岛周围泛起。包围石庭的低矮土墙上交融土黄色与黑色,仿佛古朴深邃的背景,加以矮墙外高大深绿的松柏包围,整个石庭仿佛线条简单、含义深远的一幅水墨画。 这一“枯山水”庭园据说是1525年逝世的日本画家兼庭园师相阿弥生前创建,而建造围墙的土曾用菜籽油加工,随着时光流逝,油渐渐渗透出来,形成独特色彩。 龙安寺寺务所一名工作人员说:“这里每年的游客超过73万人次,相当于每天2000多人次。枯山水庭园要时常整理,平均每周重新将白砂耙制一次。庭园象征的东西,要靠参观者自己去冥想、去寻觅。”龙安寺还特意为盲人设置了可以抚摩的桌上枯山水,缩小版的石庭也有细细的砂石纹路和三两一组的石块。 京都西北银阁寺内的“枯山水”则给人另一种想像空间。在锦镜池旁,有一个用白色砂石堆成的圆台“向月台”,这座高1米左右的圆台据称代表了富士山;旁边是细心耙成沙滩状的一弯面积不大的白色砂石,名为“银沙滩”,给人以水波荡漾的感觉。这一“枯山水”掩映在松柏之间,与两层的银阁、池塘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不仅这两处,在京都大德寺的龙源院和大仙院等地,也都有“枯山水”的名作。在京都不少名胜寺庙内,时不时就能看到一小片或深或浅的砂石地,被细细耙过,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块等,与周围相当和谐。 据介绍,在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园林典籍《作庭记》中首次记录了“枯山水”。这种庭园建造方式在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日本室町时代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有研究者认为,源自中国的佛教宗派禅宗被日本接受后,一些禅宗修行者为了自我修行而创造了“枯山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