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冬宫和“十月革命”:它们让圣彼得堡更加闻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1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饶彬彬):圣彼得堡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逐渐成为波罗的海一颗耀眼的明珠,而这颗明珠最闪亮的部分就是闻名遐迩的冬宫——历代沙皇的故宫,它建于1754至1762年,是当时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修建。我们从冬宫的正门进入,这里也是当年十月革命时列宁攻打冬宫的入口。

  步入冬宫的前厅,只见一个巨大的富丽堂皇的楼梯蜿蜒上去,左右分开,又在二楼交汇,台阶、栏杆、扶手和方柱,全部是用白色大理石雕凿而成,光滑圆润,线条流畅明快,窗户、廊柱和灯具镶着金色的花饰,一副皇家气派,这就是著名的“约旦阶梯”。抬头看去,高高的顶部则是巨大的宗教题材的油画,四周则是许多姿态各异的人物雕塑,完全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因为冬宫的设计师正是来自意大利的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这位巴洛克风格的大师希望打造一座完全欧式的宫殿,不过作为女皇冬天居住地的“冬宫”而言,却是个败笔,因为圣彼得堡的冬天实在太冷了,到零下四十度,所以冬天来这里是不太可行的。今日的冬宫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博物馆的一个部分,里面收藏共计250万件展品,汇集了东西方的世界级珍品。我们穿过一个个摆放古董家具的房间,同欧洲宫廷内部布局一样,如同火车包厢,一条长廊贯穿宫殿,房间就在长廊一侧,另一侧为巨大的落地窗,房间面对走廊完全是敞开式的,只有把走廊两头的门关上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屋子。

  就这样,一个个俄罗斯历史上辉煌显赫人物的巨幅肖像从眼前掠过,耳边回响着导游一段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故事,穿过数不清的华丽精美的大厅,房间,时间仿佛静止了,就像当年十月革命时士兵们冲进冬宫,逮捕资产阶级部长们的那一刻,房间里的时钟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刻,倘佯在冬宫里,两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等出来重新回到冬宫前面的宫殿广场时,才仿佛从过去回到了现在。

  1917年11月7日21时,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一声炮响,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拉开了序幕,在冬宫前的涅瓦河上,这艘略显锈迹的战舰正静静地停靠在河岸。它和宏伟的冬宫一起,见证了那一场意义非凡的革命运动。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俄罗斯人又是如何看待“十月革命”的呢?这恐怕也是许多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疑问,而在记者询问了十几位各个阶层、不同年龄的俄罗斯人以后,得到的反馈却令人唏嘘,虽然记者的采访对象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出大部分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真实的看法。

  早在新西伯利亚的时候,记者曾和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俄罗斯老兵有过一次简短的对话,虽然“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也是在他父辈的年代,但提起那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这位名叫安东的老者仍然有说不完的话,“那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我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和我说起那些英雄的事迹,”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看来‘十月革命’并不完美,但它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绝对有着抹不去的情节。”老人谈话的时候,双面一直直视着对面高高矗立的列宁雕像,眼神和雕像一样带着历史的印记和和挥之不去的情愫。

  在喀山大学采访的时候,记者也曾和一些俄罗斯大学生谈起过“十月革命”,但他们似乎对这个话题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对于那段远去的历史,这些年轻人没有太多的认识,“就像那些塑像一样,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一位名叫安娜的女大学生带着平和的语言说道,他们将自己与“十月革命”划开了界限,仅仅当作一段普通的历史故事,不做评判,也更谈不上什么爱恨情仇。

  对于“十月革命”的评价,最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来自于采访团在圣彼得堡遇见的一位导游,在她的严重,“十月革命”似乎是一场灾难。这位名叫列娜的导游,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薪金,但她却对那段历史有着太多的抱怨,她告诉记者:“那是一次失败的历史倒退,如果不是因为‘十月革命’,现在的俄罗斯人一定每个人都开得起奔驰车了。”这句话值得推敲,充满情绪化和个人观感,但类似于列娜这样的评价,在现在的俄罗斯并不在少数。这一切,让我们这些对“十月革命”有着特殊感情的中国人,不禁从心底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