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早报独家专访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4:34 东方早报

  “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大多数天文学者都赞同冥王星‘降级’”。昨天,正在布拉格出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北京天文馆馆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博士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根据决议(草案)的内容,与八大经典行星相比,冥王星将被归为一个新类———“类冥行星”。而且从目前看来,决议(草案)的通过似乎已成定局。

  当地时间24日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表决将可能会决定是否今后太阳系将只有8颗经典大行星,而把冥王星和不久前发现的被有些人称为第10颗大行星的“齐娜”都正式归类到“海王外天体”。

   现场学者争执不下

  “当前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重要的是,我们对天体的命名需要反映我们目前的认识”,朱进表示,“会上的争吵比较激烈,分歧也很大,学者们为说服对方都会拿出一些新的证据。”

  据介绍,IAU行星定义委员会共有7名成员,他们不停地深入到各国学者中去“游说”,希望能够支持由其起草的《协议》。

  朱进表示,如按照这样的定义,则谷神星可划分为行星,但由于历史原因(一般叫做小行星),可以将其称为“矮行星”(dwarfplanet)。

  “从通俗的角度看,给行星下定义的标准可以说是形状和引力性质标准”,朱进介绍,在讨论比谷神星还大的塞德娜星时,由于该星“长相”不圆,所以学者们也有了“圆脸派”和“长脸派”之分,“圆脸派”认为该星不属行星。

   多数学者赞同“类冥行星”

   按照新提出的“行星”定义,实际上冥王星也是行星,但与八大经典行星相反,叫做“类冥行星”。

  朱进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表示,“以此角度看,冥王星实际上就不属于八大经典行星了,所以它降级了”,可以理解成恢复了19世纪“八大行星”的说法,“在此方面,有中国学者力争,嗓门比麦克风还大”,朱进表示,中国学者认为冥王星目前并没有被航天器实地探测,对其了解甚少,因此现在下结论显得过早,而这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也有部分天文学者依然主张保留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的经典行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原首席科学家李广宇研究员昨天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冥王星其历史地位和多年来的天文影响,应将其保留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它比地球大,所以将其作为大行星去研究的,而天文界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大行星概念,只是当时为研究方便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据了解,现任该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马月华研究员也前往参与本次大会,而她的观点也是建议保留。

  李广宇认为,尽管目前人们对太阳系天体的认识在不断进步,但理论上存在突破认知的可能性无法避免,“从太阳系天体的成分上去划分归类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地球、金星、水星、小行星等,是由岩石组成的,可叫做岩石类天体;土星、木星等由气体组成,可划为气体类天体;冥王星、齐娜、彗星等主要成分是冰雪,称为冰类天体。”

早报记者 王海平 通讯员 马伟宏 仇晓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