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可乐巨头与印度的半世纪恩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5:0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印度的“毒可乐”风波已持续近三周,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果。事实上,两大可乐巨头与印度的恩怨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这次的“毒可乐”风波,不过是为三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又增添了新的篇章而已。

  50年前

  遭遇夹击 黯然退出印度市场

  上世纪50年代早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先后来到独立不久的印度。50年代末百事可乐悄然离去,可口可乐则迅速做大。不过,那时一些印度本土饮料企业针对可口可乐的扩张展开了激烈竞争,其中最有名的是“Parle”公司。该公司指责可口可乐在运作上违规,向印度政府和议会进行积极游说,千方百计阻止可口可乐的发展。一次,“Parle”征集到100位印度议员的签名要求惩罚可口可乐,给可口可乐带来极大的麻烦。

  1974年,印度《外汇管理法案》(FERA)开始实施。该法案要求,生产日常消费品的公司中外商持股不能超过40%。印度政府表示,可口可乐印度分公司要想继续运营,就必须把自己转变成一家印度公司。可口可乐苦思冥想制定了一份计划。该计划把公司分割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灌瓶和销售,可口可乐愿意持有40%股份;第二部分包括技术和行政,可口可乐希望保持100%的股份。印度政府拒绝了该计划,可口可乐只得黯然撤出印度市场。

  18年前

  卷土重来 成为民族工业对立面

  星移斗转,世事变迁。1988年,百事可乐通过与印度厂商合资的形式重返这个大市场。1991年,印度启动经济改革,废除对外资的严格限制。百事可乐立即抓住机会,开始独立发展。1993年,阔别印度16年的可口可乐抛弃前嫌再来淘金。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两个可乐巨头在印度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印度本土企业纷纷关门。目前,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印度软饮料市场的占有率在95%以上,每年销售额20多亿美元。

  但是,生意上突飞猛进的同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屡屡陷入各种纠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经济改革在社会上遇到的阻力还比较大,一部分印度人对外商的大举进入忧心忡忡。可乐似乎与印度民族工业成为对立面,对可乐态度如何成为一个政治因素。在这样的氛围下,两个可乐巨头时常成为“保守势力”攻击的目标,“把可乐赶出去”的口号并不罕见。

  3年前

  官司缠身 首度爆出“毒可乐”事件

  2003年,可口可乐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一座工厂被指控过度用水、污染环境。2004年,当地官员下令关闭了这个工厂。与此同时,印度北方瓦拉纳西附近的一个可口可乐工厂也遭到当地居民的抗议,他们认为可乐工厂导致了当地水荒,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工厂。2004年11月,成千上万的人在可口可乐工厂前示威,并发生暴力冲突。今年3月,当地居民又发起了无限期“警惕”可口可乐运动。

  当然,对两个可乐巨头打击最大的就是杀虫剂超标问题。印度著名的非政府组织——科学和环境中心早在2003年就首次发布了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质量调查,认定两者的产品中含有严重的杀虫剂。两个可乐巨头一方面坚决否认,另一方面借助宝莱坞当红影星大做广告才保住了形象。

  事隔3年,该中心再次发布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抽查报告,结果显示杀虫剂含量有增无减。两个可乐巨头不肯认账,将样品送到伦敦检测,结果是合格的。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指责,一派热闹景象。

  (国际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