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焦点论题:中国互联网“亚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0:12 金羊网-新快报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传播的及时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海量性、交流的互动性、表达的自由性、空间的开放性,迅速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去关注它、享受它、偏爱它甚至被它所俘虏。然而,这样一个虚拟的自由公共空间并非尽善尽美,它宛如一条大河,不免夹杂着大量的泥沙———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等———这一系列丑陋现象近年在中国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网络暴力盛行

  这类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暴力信息与因网络信息而滋生的舆论暴力两个方面。前者如各种负载境内外暴力文化特质的影碟、暴力新闻、暴力游戏乃至有人在网上公然“教授”如何制造炸弹、如何实施各种暴力犯罪等。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网络暴力游戏的盛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流行的绝大多数网络游戏其内容无不充斥着种种暴力成分。后者是指网民(或者是组织)“以键盘为武器”对他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进行谩骂、威胁、人身攻击等严重侵犯他人权利(包括名誉权、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发展权)的行为。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最近发生的围绕“铜须门”事件而展开的网上大规模讨伐行动,其他还有诸如“中国博客第一案”、“虐猫事件”、“邮件门事件”等,事件中无不留有网络暴力的阴影。

  

焦点论题:中国互联网“亚健康”

  上图:据称这就是“铜须”事件中的女主角“幽月儿”。

  网络色情泛滥

  网络色情的泛滥并不是突然之间的事情。从互联网刚刚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开始,色情就瞄准了这个注定拥有最大受众的信息平台。只不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色情的形式与内容在不断升级与创新。如今,网站、社区、博客等利用有声有色的色情文字、图片与视频吸引网民几成它们提高点击率的制胜法宝和特“色”之道。一批靠着色相、性感和肉欲作为诱点、看点和卖点的“超级女身”们活跃于网络就是明证。

  网络欺诈猖獗

  互联网使每个人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通信的事实降低了沟通与经商的门槛,同时也为骗子提供了一座“宝藏”。随着网络的运用与发展,各式各样的网络欺诈手段也孕育而生,只要网民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骗子的陷阱。骗子们欺诈的手段虽多,但总体特征就是利用诱人的虚假信息来骗取钱财。

  流氓软件增多

  一些明里打着清除病毒、方便网民旗号的应用软件,背地里却干着影响网民正常、方便使用网络的勾当。今年以来,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为实现自身宣传推广目的而大肆散布恶意捆绑软件,强制或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这些软件用户一旦下载很难彻底删除,这种不亚于“流氓”行为的软件,就是网民深恶痛绝的“流氓软件”。权威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流氓推广”、“流氓广告”等流氓软件的受害用户首次超过了电脑病毒,成为了当今互联网上的又一大毒瘤。

  网络恶搞不断

  自从胡戈以调侃的手法在网络上搞了一个《无极》的搞笑版以后,引发了一大批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使“恶搞”成为网络流行词汇之一。恶搞,又称Kuso(库索),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是指对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某种滑稽、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然而,“恶搞”近来在网络上却有衍生变态之势,一些人打着“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的旗号,以敢于质疑和重新解释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为能事,随意地凭主观猜想弄出些诸多是非来,让网民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比如有人说“雷锋是由于驾驶技术不好死的”、“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等。

  两剂“药方”医治

  越来越严重的互联网“亚健康”状态,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或医治。对症下药,笔者建议应开出两剂“药方”:一是自律。网民应加强“慎独”意识培养,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自觉抵制互联网丑陋现象。网站等应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均衡两者关系,规范经营,守土有责,用实际行动清除互联网丑陋现象。二是他律。靠网民与网站的自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的是互联网管理部门应完善法规、健全体制、提高技术,多管齐下抑制互联网丑陋现象。可借鉴西方经验,采用网络实名制、互联网信息过滤技术、组建“网民网上道德纠察队”等措施对互联网丑陋现象进行监管。

  (英国《金融时报》)

  (子琦/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