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以生存的名义逃出地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2:55 重庆晨报

  

以生存的名义逃出地球

  如果电影《天地大冲撞》中那恐怖的一天来临……

  6500万年前恐龙统治地球时,它们不会想到自己会被人类取代。当人类统治地球时,他们在思考自己会被什么物种取代。人类与恐龙不同,他们可以表达各种情感,也能制造
武器自卫。他们可以探讨进化演变,可以防范灾难于未然。但人类始终与恐龙一样,在偌大的宇宙中仍是如此渺小,当人类世界结束时,又会有新的物种,给他们的孩子讲述人类的故事。

  诺亚方舟能如愿拯救地球文明吗?

  人类社会越进步,危机感越严重。

  特别是在浩瀚宇宙中,人类对自己所处的这个“容器”几乎一无所知。在参考地球史上数次浩劫后,人类开始关注一个问题,如果21世纪进入灭绝时代,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比之我们所探讨的基因、数字与人工智能而言,这一章节就犹如一部悲情的科幻片。但我们并不想因此被刻有“无聊”或“想象力丰富”的板砖砸倒,我们只是想用现实的手法,描述一部科幻片的情节,当然,我们不排除这部科幻片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部历史记录片。

  地球太热危机加深 剧情简介:有一天地球面临毁灭,人类踏上了自救之路,故事围绕其中展开。

  主要演员:你,我,他。导演:我们。片长:不祥。

  人类进入21世纪,地球科学家通过使用多个生态模型,最后预言在2050年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植物和脊椎动物面临灭绝。在这个模型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当前的两倍。这种变化暗示全球变暖将加剧,这也是最终导致物种灭绝的直接杀手。而科学家得出结论,模型中的这种气候状况在仅仅50年后就会变成事实。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世界各国曾在1997年12月拟就了《京都议定书》。然而,由于担心拖累本国经济,排放份额占17%%的俄罗斯迟迟不愿签字,排放份额占36%%、世界最大的污染制造者美国也在2001年宣布退出,小布什甚至还幻想科学家做出温室气体并没有影响到全球气候的论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几乎每个地球人都感受到了全球气温变暖,他们开始担心地球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因为有科学家已经提出,地球进入了第6个灭绝期。

  关于灭绝,21世纪的人类并不陌生,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的稳定期与短期的剧变期相互交替。灭绝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地球上被人类记录过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实际上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种动、植物,在残酷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已经消失。而对人类最具指导意义的莫过于恐龙的灭绝。

  十大杀手威胁人类

  不过,人类应该比恐龙更加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因为除了陨石,人类还有最大的敌人———自己。为了更好的唤醒人们的危机感,全球10名科学家提出了10种地球灭绝的方法:

  1,人工黑洞吞噬地球

  黑洞依靠巨大的重力将周围物质吸入自己“体”内。科学家就已能人工制造“黑洞”,假如操作失误,地球会被瞬间吞噬。

  2,染色体末端变短

  动物染色体末端,有一种被称为端粒的保护性结构,是动物长寿的“保护伞”。而端粒的长度正随着人类进化变得愈来愈短,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3,核战争危机

  理论上,核战争是紧随“人工黑洞”之后,毁灭人类速度最快的灾难之一,只要千分之几秒,人就会被蒸发成一团没有形骸的气体。

  4,火山爆发遮太阳

  地球每5万年就会“反胃呕吐”一次,火山喷发把胃里的岩浆和硫酸吐到地球表面。人类将会在“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中灭绝!

  5,温室效应

  21世纪末,温室气体将成倍增加,全球平均气温至少升高2度,粮食作物将受高温的影响大量减产,饿殍遍野的灾难随之到来。

  6,陨石撞击地球

  一颗直径1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撞击力相当于100万吨级的原子弹……

  7,不可治愈疾病

  20世纪,新品种传染病崛起以及旧疾病卷土重来,抗生素的滥用终于让人类找不到可以杀死已经变异的致病菌,人类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

  8,恐怖袭击

  生物武器再加上化学武器,频繁破坏生态平衡的恐怖袭击也能将人类自己彻底毁灭。

  9,机器人获得智慧

  不足半世纪,机器人将拥有和人类对等的智慧和能力,最可能成为主宰地球的下一代。

  10,地球两磁极换位

  两磁极更换位置每隔1.25万年发生一次,一旦这种现象发生,地球上大部分有机体将灭绝。

  尽管科学家的想法在一些人看来过于极端,甚至荒诞。但以上10种可能性其人为因素占到了4成,特别是核战爆发与恐怖袭击,已成为21世纪的组成因素。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人类坐不住了……

  科幻方舟拯救现实

  镜头来到北极圈内的斯匹茨卑尔根岛,一个名为“全球农作物多样化信托”的国际组织与挪威政府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种子银行,这里好比植物种子的诺亚方舟,即使最坏的事情发生,种子银行都能够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重新建立农业生产。为了保护种子仓库不受外界损害,仓库外围是厚达1米的水泥墙,内部配备防爆破门和两个密封舱。

  要想保存种子的活性,储藏室中的温度必须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设计人员计划每年冬天将仓库中的空气置换一次,即使这一计划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可行,储藏室外的永久冻土也能保证室内的种子存活。此外,即使全球气候急剧变暖,种子银行的厚壁、密封舱和防爆破门都可以保证在几十年内种子不会接触到热空气。

  而在另一个国家英国,一个称为“冷冻方舟”的濒危动物基因库工程也紧急启动,“冷冻方舟”工程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动物名单收集基因样本。该名单开列的未来30年可能消失的动物就有10000多种。在这个名单中,有33种已经灭绝,另有将近1000种被认为处在极其危险的灭绝边缘。

  “冷冻方舟”不会收养任何活的动物,而是在零下80摄氏度下保存动物DNA和组织样本,永久保存它们的遗传材料,给科学家一个研究它们的难得机会。一旦灭绝,科学家希望它们能够有机会重新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但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地球遭遇的是毁灭性的灾难,这些地球种子库与基因库还能保证劫后余生么?于是,美国科学家开始了更大胆的拯救地球行动。

  到月球建方舟!是的,当地球遭到毁灭后,至少还能在月球找到人类的足迹。这个名为“拯救文明联盟”的组织认为应该在月球设博物馆,贮放地球一切生命的DNA备份,还有有关人类文化的一切物品。

  这个博物馆将成为一间终极仓库,人类把通过受孕处理的人类胚胎放在博物馆内:新一代地球人将成为月球人。他们将打开这间博物馆,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我们的故事不得不在这里打住,因为毕竟结尾还留有希望。如果你读到这里仍觉得一切很荒谬,那么你所拥有的乐观精神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动力,如果你被这个故事打动,开始思考一些东西,那么正好证明所涉及的内容都真实的已经或正在发生。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当我们把所有关于地球与人类未来的事实堆积在一起时,很多人仍把它与虚幻等同,这些被虚幻伪装的事实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就好像我们往窗外随意扔饭盒时,我们相信饭盒会砸死蚂蚁,却不相信有一天我们会被这些饭盒“砸死”。或许我们的生活还幸福,可我们的孩子呢,还有孩子的孩子……本报记者廖爽

  地球历史上的5次大绝灭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生物大绝灭(4.39亿年前):这一时期大多数生物的机体是软体组织,形成化石的几率很小,只有那些具有壳或硬组织的动物才留下了比较多的线索,因而我们无法弄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都有哪些物种受到了影响。据估计,大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了。此次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的生物大绝灭(3.67亿年前):虽说科学家可以确定在泥盆纪后期发生了大绝灭,但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我们却并不清楚,而且我们也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一个大绝灭还是几个连续的稍小的绝灭。经过这次绝灭,70%%的物种消失了。海洋中的物种比淡水中的物种受到的影响更大。对于这次绝灭的起因我们知之甚少。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绝灭(2.5亿年前):到了二叠纪,地球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海百合、菊石、珊瑚还有鱼类在海洋中异常繁荣,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进一步深入内陆活动,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了大概1亿年。到了二叠纪末期,大约在2.45亿年前,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集群绝灭事件发生了。据统计,这次灭绝事件导致生物科数减少了52%%,物种数减少了90%%以上,受影响最大的是海洋生物。在陆地上超过3/4的脊椎动物消失了。

  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海平面的波动、海洋中盐度的变化、火山活动。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似乎还是气候变化。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的生物大绝灭(2.08亿年前):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次绝灭的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研究显示,这次灾难造成了60个科的海洋生物灭绝,科的灭绝率大约是1/4。恐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它们统治大地的征程。我们对它的起因也不清楚,不过气候变化似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白垩纪———第三纪之交的生物大绝灭(6500万年前):此次绝灭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的集群绝灭事件,而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更使它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大绝灭。据统计,在白垩纪末,生物圈物科灭绝率达52%%,除了恐龙灭绝之外,曾在前4次大绝灭中都得以幸存的菊石最终还是灭绝了。

  目前国外科学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解释是,这次大绝灭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坠落到地球上引起地球生态系统剧烈变化的直接结果。综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