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日本当不了“亚洲的德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16:09 国际在线

  作者:信莲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一向在日本政坛上特立独行的小泉纯一郎自就任首相之后,曾先后五次参拜了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惹来日本国内反弹声浪和亚洲诸国一片谴责,中日、韩日关系近两年来更是直坠冰点。没想到小泉悍然于今年“8·15”日本战败纪念日再次拜倒在靖国神社瓦下,在亚洲遭受“千夫所指”。这时,静观其变的华
盛顿也开始暗潮涌动,思考东亚地缘战略的得与失。有的美国学者指出:美国将日本视为“亚洲的英国”,其实恰恰害了日本。

  “小泉在日本的二战投降日参拜靖国神社,是复杂地缘权力游戏中的一项巨大赌注,而这部‘日剧’的揭幕人则是华盛顿政府。”地缘政治分析家威廉·恩达尔(F. William Engdahl)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华盛顿鞭策小泉政府走向军国主义,公开表示支持日本修改战后宪法,走向‘正常化’。然而,更加亲密的美日同盟,尤其是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让日本愈发依赖华盛顿,同时被东亚国家孤立。”

  恩达尔著有《世纪之战:英美石油政治与世界新秩序》(A Century of War: Anglo-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Pluto Press Ltd)一书。

  任职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著名智库的政治学家黄子君(Anny Wong )博士则向《华盛顿观察》周刊表达了不同意见。她说:“美国人并不担心紧密的美日同盟让日本在东亚更加孤立。实际上,日本在很长一段的历史中都游离于亚洲的边缘,和西方国家更加亲近。日本人自己都在思考:自己到底算不算是个亚洲国家?况且,今日的日本已不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在日本政坛,坚持为二战辩护的右翼政客已经成为少数。”

  小泉一动,亚洲就“痛”

  小泉参拜之前,日本国内的民调显示,有六成民众不赞成首相此举,而自民党内也不乏参拜的反对者。然而,小泉仍然一意孤行,受到中方的强烈抗议,称他又一次“公然挑战国际正义,践踏人类良知”;韩国政府更表示,将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提出抗议。然而,受访的日本问题专家们却说,小泉参拜一事,其实是个国内问题。

  “小泉是一个强硬派,但并不是政治上的右翼分子。小泉在8月15日这一天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履行他选举时向选民许下的参拜诺言。”日本名古屋南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罗宾·利姆(Robyn Lim)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利姆口中的政治诺言指的是,2001年4月18日小泉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曾许诺说,“如果当上首相,不管遭到任何批判,都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而且还要在8·15当天参拜靖国神社。5年过去了,眼看自己要在今年9月“功成身退”,小泉为了确立自己“言而有信”的政治形象,不顾一切走出了这一步。

  无论小泉是有意还是无心,参拜一事毕竟揭了很多亚洲国家的历史创伤。小泉一动,它们就“痛”,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出面谴责日本的行为。相反,太平洋彼岸的华盛顿则三缄其口,对此事几乎不予置评。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说到底是个国内政治问题。就算华盛顿在一边批评,日本真的会听吗?我认为不会。一个国家的国内政策永远是外交政策的舵手。”黄子君说,“中国、韩国、甚至澳大利亚都曾在二战中受到日本欺凌,(日本)参拜也成为这几个国家的内政问题。但是,美国人没有这种‘切肤之痛’,因此,议员们不会为此发声明、提议案。换言之,这并未触及到美国的内政,当然不会想到在对日政策上有什么动作。”

  日本当不了“亚洲的德国”

  在小泉8月15日又一次“惹是生非”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约翰·伊肯伯里(G. John Ikenberry)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日本的地缘政治”一文,指日本在东亚严重的地缘政治问题其实也日益成为美国的问题。为了拉住日本这个大盟友,美国有些政治家——尤其是五角大楼的鹰派们——喜欢把日本定位为“亚洲的英国”。这让“有恃无恐”的日本一边寻求国家正常化,一边遭遇其它亚洲国家的对抗,处境愈发孤立。

  伊肯伯里提出,美国应该重新考虑和日本的盟友关系,让日本做战后的德国,不但要尽快解决“历史问题”,同时要倡导东亚安全社区的远景,像德国那样和平地融入本地区的发展当中。

  然而,伊肯伯里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利姆和黄子君的认同。“日本之所以无法走德国融入欧洲的道路,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局面大不相同。”黄子君分析道,“欧洲各国的领土大小相仿,文化相对开放,又有民主基础,欧洲社区的概念早已普遍扎根于民众的心中,这就为欧盟的成长壮大蕴育了土壤。即便如此,德国还是花了四十年时间才和平地融入了欧洲,并成为今日欧盟的‘领头羊’。”

  黄子君认为,亚洲内向的文化因素使日本从来没有要和亚洲社会融为一体的想法。日本在亚洲地处边缘,又是个岛国,它的地理位置和二战后的处境使它没有太多延展势力的空间。同时,亚洲国家领土尺寸相差悬殊,而文化又趋于保守。亚洲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勇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更加沉默而安静,从来不谈融合或是领导的议题。这就是为什么东盟建立得这么久,进展一直缓慢,而亚太经合组织(APEC)则遵守着“只谈经济,不论政治”的宗旨。

  “我个人的感觉是,目前的日本并没有想融合于亚洲,而是着眼于亚洲的未来。”黄子君说。既不想在现在“融合于亚洲”,却“着眼于亚洲的未来”,这是日本为什么在亚洲左右挣扎而备感失落的一个原因。日本不愿意“低头”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依然在增强的美日同盟。

  美日同盟,心照不宣的默契

  无论日本在亚洲如何定位,它始终不变的角色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国。如果说美国将日本定位为“亚洲的英国”,并不为过。

  美日之所以如此亲密,部分原因是二战后,美国一手扶起日本。美日分属太平洋的两侧,日本成为美国延展其战略触角的天然基地。在亚洲地区发生天灾人祸时,与其从美国大陆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倒不如从近在咫尺的美军驻日基地出发。当然,更深一层战略考虑是携日本以平东亚,扶持日本,来平衡东亚的中、俄、韩等国。

  “华盛顿各个政治派别都认同这一战略目标,形成一套环绕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部署,用和平的方式防止任何欧亚战略集团对抗华盛顿在全球主导的‘一超’地位。从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政治现实主义者,到拉姆斯菲尔德、切尼、伯尔顿这样的政治鹰派,从共和党到民主党,这个大原则都秉承下来,他们之间的政策差别仅限于具体策略而已。”恩达尔说。他从事了30余年政治经济问题分析,是《日本经济新闻》(Nihon Keizai Shimbun)的长期供稿人。

  来源: 环球在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