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用生命守望和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2: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战机在上空盘旋,枪炮声接连不断,黎以双方的猛烈交火已经持续了14天。

  7月25日,黎巴嫩南部的联合国希亚姆观察员哨所周边硝烟弥漫。

  哨所内,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对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早已习以为常,他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下午轮休时,像往常一样,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妻子李玲玲关切的声音。

  “没事的,别担心,我这里安全得很。”他轻松对妻子说:“告诉孩子,生日那天我要给他唱生日歌。”然而,幼小的孩子再也听不到爸爸的祝福。数小时后,希亚姆哨所遭以色列空袭,杜照宇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鲜血染红了迷彩服上的五星红旗。

  8月29日,解放军总参谋部给杜照宇烈士追记一等功大会在京举行。

  在人们眼中,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神秘而风光。事实上,了解这一职业的人都深知其中的艰辛和危险。1948年6月,联合国首次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军事观察员,此后每年都有4至5名经过严格遴选的中国军官被派往该组织担任军事观察员,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职责。

  2005年12月,杜照宇受命到中东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是不能携带武器的维和人员,被称为联合国的“眼睛”和“耳朵”。杜照宇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沿着“蓝线”——以色列撤军后黎以两国临时边界线进行巡逻并报告情况。由于以军和黎真主党武装在“蓝线”两侧分别建立了数十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阵地,双方冲突不断,军事观察员的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军事观察员遭袭事件。再加上黎南部地区地雷星罗棋布,一些观察哨甚至被地雷包围,另外由于该地区丘陵纵横、地形复杂、路况恶劣,在巡逻中很容易发生驾驶事故。

  “如果在换哨时他不主动要求留下……”杜照宇的同事、海军参谋郭全良话语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深深的惋惜。在生死关头,杜照宇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在黎巴嫩南部边境设立了4个哨所,希亚姆哨所位于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三国交界处,地形险要,交通不便,情况复杂,距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阵地最近仅有100米,是最危险的哨所之一。哨所周边历来是黎以边境最有争议的地区,也是双方武装冲突最激烈的地区。2005年,一位来自法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就在这里被炮火击中牺牲。

  “军人的职责不是制造战争,而是制止战争。”杜照宇时常提醒自己,“越艰难,越危险,就越加体味到和平的珍贵!”抱着这种坚定信念,杜照宇来到了希亚姆哨所。

  在执行维和任务的7个月时间里,杜照宇深入一线执行巡逻任务150余次,累计行程1.6万多公里。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参谋长利雷将军称赞,杜照宇所在的哨所是完成任务“最优秀的哨所”。与杜照宇一同在这次袭击中牺牲的队长、奥地利籍观察员郎格,生前曾多次赞扬:“杜为人谦和正直,是个非常棒的小伙子。”

  7月12日,黎以爆发激烈冲突。由于安全形势恶化,停战监督组织决定,将位于黎南所有哨所的执勤人数由5人减为4人。17日,郎格冒着炮火前来换哨,原有的5人当中有2人可以被轮换下哨。杜照宇内心十分清楚,撤下去将会远离战火,留下来则随时都会有危险。杜照宇主动要求留下,让正在生病的澳大利亚籍女观察员和年龄较大的爱尔兰籍观察员先撤下休整。

  得知杜照宇遇难后,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长罗富强悲痛地说:“照宇用生命尽到了军人的职责,他是为世界和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杜照宇1972年出生于山东桓台,1990年进入军校学习。1994年,他被保送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国防部任参谋。

  杜照宇在黎巴嫩的同事张戈回忆说,在黎巴嫩,杜照宇与另外几个中国观察员相处非常融洽,就像是亲兄弟,经常在一起看书、聊天。在黎巴嫩只能看到《人民日报》,而且还是一周前的报纸。杜照宇每篇必读,遇到一些关于时事的文章,他还经常带头讨论。

  8月14日,黎以双方开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的有关规定。中东的和平出现新的希望,这正是杜照宇所期盼并为之奋斗的。

本报记者 冯春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