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可悲的条件反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2:52 今晚报

  27日,美国又发生了一起惨重的客机坠毁事故,截至目前,49人死亡。

  事故一出,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新闻网站迅速反应,速递快讯。

  在电脑屏幕最显著位置,看着不断更新的文字、图片、视频,你最先会想到什么?相信很多人脱口而出:“呀!恐怖袭击!”

  又是“恐怖袭击”?!

  地球这端,长期在安定环境中生活的我们,“条件反射”是“恐怖袭击”;可以想见,事故发生地、甚至在美国其他地方,人们的惊恐会多么严重。

  初步调查后,美国政府以最快速度向公众表明,这不是一次恐怖袭击。后来证实,飞行员失误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悲剧,令人心痛;而人们的第一反应不也值得深思吗?当下,每每有大悲剧发生,人们总先想到“恐怖袭击”,这根弦儿绷得如此之紧,是安全的需要,还是生活的悲哀?

  还有十几天,就又到那个敏感而悲伤的日子了——9月11日,五年前的那天早晨,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纽约双子楼……几分钟,深刻改变世界。

  从此,“反恐”、“恐怖袭击”成了各国报纸国际新闻版上最常见的词汇。

  “9·11”五周年来临之际,美联社调查显示,“提防恐怖袭击”、“坐飞机小心身边可疑人”,是纽约人的生活常态了。公众“严重缺乏安全感”,是政府应面对的巨大命题。

  命题巨大,生活琐碎。如今,安检要脱鞋子、情报部门可以监听公民电话、一听到空难消息就想到“基地”和本·拉丹……已经成了美国人琐碎生活中不得不养成的“习惯”。

  随着纪念日的临近,生活安全和反恐的命题,又要被无限放大。

  “9·11”,不仅仅是字典里的一个词条。关于它的一切,会一再被提起;新的故事、老的记忆,丰富着媒体表达的外延,深化着亲历者、旁观者、关注者的思考内涵。

  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9·11”纪念日能不再伴随沉重的叹息和对安全深深的担忧?什么时候,“恐怖袭击”不再是人们对悲剧的条件反射?

  烧伤过的孩子怕火。伤痕可能会留一辈子,而恐惧则不应伴他一生。

  战胜恐惧,淡忘悲伤,人们冀望世界反恐事业完胜、安全新秩序早日确立。更要做的是,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放下沉重,重拾理性,轻松过活,记住《泰坦尼克号》那句经典台词吧,“享受生活每一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