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更多国家学伊朗搞核,世界会怎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4:09 东方早报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朱威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朝核六方会谈停滞了9个月,伊核问题又到了节骨眼上,看上去,像两个打不开的死结。在国际社会忙于外交努力之际,如何防止核扩散问题再次成为美国安全议题的重中之重
。套用一下“生而平等”的定义,伊朗在诉求着它的正当权利,果真如此,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其后尘寻求或拥有核,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即使制裁也不会有实质性伤害

  东方早报:今天是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最后期限,然而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伊朗决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样僵持下,您认为伊朗核问题的前景如何?

  沈丁立:下一步联合国安理会将对伊朗予以何种制裁进行讨论。这毋庸置疑将涉及各国尤其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利益。而15个理事国都是要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的。比如,说要制裁伊朗,不准伊朗对海外出口石油。这必将引起利益攸关方的反对。所以,最后的制裁方案一定会经过长时间的周旋。而最后产生的将是一份软弱的、浅层次的、无实质性制裁内容的方案。

  而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首先,美国如果打伊朗,那么将引起全世界穆斯林的仇恨。而美国人在世界各地也会更加缺乏安全感。第二,在军事上,伊朗虽然跟美国比不算强,但是伊朗可以发挥作用打击以色列。如果美国主动出击打伊朗,将使以色列遭受重大的报复性的打击。第三,如果美国对伊朗动武,那么伊朗的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政府周围。而这正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最后,美国没有掌握证据证明伊朗在搞核武器,所以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如果美国首先动武,那也是站不住脚的。总而言之,我认为美国对于伊朗是束手无策。

  朱威烈:8月31日之后并不意味着所有外交途径都无效了。事实上,周三,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会见了来访的伊朗副外长阿拉格齐。双方就当前伊朗核问题形势交换了看法,强调应通过外交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明天也将访问伊朗。这些都是积极的外交努力。至于对伊朗进行制裁,也首先得经过国际社会的研究,最快也要到9月中旬。这期间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展开外交努力。即使像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说的那样,美国不排除单边对伊朗实施制裁措施,那么美国也会拉上日本和欧盟的国家支持它。但是目前法国的态度是比较明朗的,明确表示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伊朗核问题。而伊朗是日本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商,日本在考虑核不扩散的同时,也要兼顾自身能源需求。

  现有谈判无法令伊朗感到安全

  东方早报:现在五角大楼内鹰派强调通过政权更替、军事打击来防止核扩散,而鸽派更倾向于军控和谈判。您认为哪种方式对于防止核扩散更可行?

  沈丁立:发展核武器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我认为两种方式都不是绝对可行的。比如说在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朝鲜并没有因为害怕美国的军事打击而停止寻求拥有核能力。同样,军控和谈判也做不到。现有的军控谈判不能给予伊朗等同于拥有核武器一样的安全感。

  朱威烈:目前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伊朗的铀浓缩活动用于军事目的。但是要搞军事打击是需要有真凭实据的。至于搞政权更替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不太可能重蹈伊拉克的覆辙了。

  东方早报:外界注意到,美国在对待有核野心国家方面存在双重标准,比如巴基斯坦和伊朗,您怎么看这种评价?

  沈丁立:首先,伊朗是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也表明不会发展核武器。但是巴基斯坦从未加入过核不扩散条约。美国因为反恐战略上的要求,被迫承认了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的合法性。而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在美国的民主理念中,伊朗绝不是民主的国家,而伊朗这样的国家一旦拥有了核武器对于美国的安全威胁是远远超过巴基斯坦的。

  朱威烈:1998年印度、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验之后,美国的制裁只是象征性的。不久,即与印度恢复了正常关系。伊朗是美国心目中的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国。对于其美国采取的态度一向是围堵、威胁甚至是推翻其政权。同时,印、巴搞核试验的时候,核不扩散机制还不太完善。目前核不扩散机制正在日臻完善,美国也当然会竭尽所能维护这个机制。

  “后核时代”概念现在还不明确

  东方早报:随着核俱乐部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或拥核,世界的将来会怎样?您心目中的“后核时代”怎样?

  沈丁立:现在普遍有两种思潮。一种是国际主流认为:核武器越多,使用核武器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要防止核武器的扩散。而另一种思潮认为,核武器带来了恐怖的平衡、恐怖之下的和平。拥有更多核武器的世界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我觉得这个很难下定论。关键要看谁用核武器,用于什么地方。

  朱威烈:和平使用核能是每个主权国家的权利,但是寻求拥有核能力不等同于拥有核武器。“后核时代”这个概念目前还不够清晰,你可以理解为到有一天,人类发明更强大的武器后抛弃了核武,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个程度后,不再需要核武,而将其全部销毁。

早报记者 周云 林佳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